到底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是那些能获得利益的事?
名人成功的光环总是那么耀眼,让人心生向往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变得和他们一样。于是我去看他们的传记他们的记录片,试图找到他们成功的密钥。
但是我并没有找到准确的答案,甚至变得更加困惑。
在我看来,人生就像一场电影,你不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你要去找一份即使你不需要钱,也愿意去做的工作。
生活是美好的,每天早上,你从床上跳起来,是因为你很期待这一天。 ——沃伦巴菲特
这和乔布斯的“follow your heart”异曲同工,很多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总是说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平时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我们会常常忘记时间,哪怕那件事在别人眼中很麻烦,就好像我妈常常为了做一道新的菜式而去查很多的资料,然后不嫌麻烦地准备很长时间,就为了我们吃饭的时候那一脸的幸福感。
要是做你喜欢的事情还能挣钱养活你自己,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物质驱动”,而非“兴趣驱动”。
我们小时候不喜欢学习,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只是知道考出好成绩老师会表扬,爸妈会奖赏夸赞,同学们会羡慕嫉妒恨,于是我们的心情随着那考试的一分两分大起大落。我们从来不会觉得学习本身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只是为了好成绩带来的好处。就连刚来写作的时候,我并没有因为写作本身带来的快乐而感到快乐,却想着怎么看的人这么少,喜欢的人这么少。想到这,我不高兴了。
沃伦巴菲特不是因为赚钱而感到快乐,用他的话讲“钱只是他计分板上的分数”,他只是痴迷钱生钱的游戏罢了。他是全球最有钱的人之一,每天早上也只吃2.66美元的汉堡。一个迷失在金钱物欲的人,是无法做到理智冷静地思考股票交易的。
看完《成为沃伦巴菲特》之后,我还是做着那些事情。
那些你不喜欢,但你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你不喜欢学英语,背单词太难受,但你向往国外留学的生活。
你不喜欢吃苦,害怕风险,但你渴望实现财务自由,不再为钱工作,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在过一些想过的生活之前,总得过一些不想要的生活。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说,“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从这里开始。”稻盛和夫刚毕业时进了一家小公司负责研发,而那个时候在大学时学的是有机化学,毕业前为了就职,才仓促学了一点无机化学。但就是凭着这一点点专业知识,以及25岁的毛头小伙子的热情,稻盛和夫居然一次接一次获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
稻盛和夫说:“我想,一定是神看到我那样拼命地工作,那样苦苦思索,看不过去了,神可怜我,授予了我智慧。我想事情只能这样来解释。如果不经历苦难和挫折,毕业于名校,就职于名企,我的人生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如果有人哀叹自己没有能耐,只会“认真地做事”,那么,你应该为你的这种“傻劲”感到自豪 ——稻盛和夫
凭着这种拼命负责的精神,稻盛和夫后来创建了3个世界五百强。
巴菲特做着他喜欢事情,他成功了。
稻盛和夫喜欢上他做的事情,他也成功了。
巴菲特无疑是有天赋的人,他从十几岁起就知道他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而稻盛和夫是日本匠人精神的体现者,“无论如何也要把事情做好”的意志力是他成功的秘钥。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巴菲特是前者,稻盛和夫是后者。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我们想要变成想要的样子,像他们那样去做就好了吗?
抱歉,我不知道。
他们要么享受着工作的乐趣,要么努力把事情做好,就是没去想着怎么成功。
可能你照做也不一定能获得多大的成就,但可以肯定的是,你会不断成长和进步,也许有一天,你能找到自己的路,而我们都满怀希望地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那大概是幸福的样子吧。
--END
我是朔月之舟,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