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石油而战的背后,其军事与石油工业怎样互为依存?

美国为石油而战的背后,其军事与石油工业怎样互为依存?_第1张图片


“孪生”兄弟——美国石油工业与军事工业!


作者 | 郭永峰

.....................................................................................................


近来,我们连续推出的三篇文章——

《独家!中国石油工业的“中国芯”》

、《

揭秘!从“石油圈”外的斯伦贝谢“秘史”看石油工业

》,以及《

深度!西方石油媒体眼中的中国“三桶油”

》,均涉及一些史实,即关于国际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中,石油工业与军事工业所产生的互动,或二者之间的渊源。


这些实例引起部分读者的兴趣,希望专门写出一篇文章,谈谈国际石油工业与军事工业的“那些事”。而美国作为石油工业和军工业最为发达国家之一,其石油工业与军事工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我们了解美国石油工业必不可少的一课。今天,为了为满足读者兴趣要求,特撰写此篇文章。


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人已经感觉到国际经济存在这样一条规律,即美国军队为石油而战。在1990年以后的20多年时间,美国发动两次中东战争,先后解体了伊拉克与利比亚,改写了中东地区政治格局,控制了中东国际石油产地与航路。这是美国军事力量为美国石油工业所做的“贡献”。那么,美国石油工业为美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又做过什么呢?


事实上,19世纪中叶时期,美国军事工业与石油工业就成为相互支持,互相支撑的“孪生兄弟”。美国石油工业的高额利润与巨额资金,支援军事工业的发展。而美国军事工业兴盛后的强势,又为美国石油工业的世界性扩张,创造了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基础。

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美国军事能源消耗


美国为石油而战的背后,其军事与石油工业怎样互为依存?_第2张图片


自20世纪初以来,能源,尤其是石油,一直是全球武装力量的关键因素。据Daily Energy Report报道,从冷战结束到21世纪初的头几年,美国国防部(DoD)的能源消耗量下降约40%,但随着全球反恐战争的爆发,能源消耗再次上升,石油占美国国防部总能源消耗的近80%


根据总部在美国的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报道,美国军方使用的石油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机构都要多,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者。每年,美国军队消耗超过1亿桶的石油为其船只、车辆、飞机和地面作战装备等提供动力。假设每加仑25英里,这些石油足够我们环绕地球400万次


巨大的石油消耗量使得军方及其容易受到油价飙升的影响。每桶石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军事成本就高达数十亿美元。


咨询公司普华永道曾经发布过 “2011年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对美国经济的经济影响”的研究,表明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对2011年美国经济的影响”非常重大。如果把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视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经济体,那么凭借1.1万亿美元,它将被评为全球第16大经济体,仅略低于韩国和墨西哥(2011年韩国整个国家GDP为1.11万亿美元,墨西哥为1.15万亿美元)。


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201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5万亿美元,其中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贡献了超过1.1万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2011年经济总量的7.3%。


即使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储备的沙特阿拉伯, 2011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在仅为5800亿美元,仅是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一半。普华永道的报告还估计,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支持在美国经济中支持了超过960万个工作岗位。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美国石油工业与军事工业为“孪生”兄弟


西方军事工业,尤其是美国军事工业,近几十年来迅猛发展,锐不可挡。其中因素很多,而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工业,从其建立开始,就与本国的石油工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国为石油而战的背后,其军事与石油工业怎样互为依存?_第3张图片


在美国有相当部分石油企业,设置有军工生产部门
。在90年海湾战争中声名显赫、被称为坦克“杀手”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就是“阿帕奇”跨国集团的产品。而著名的阿帕奇(Apache)石油公司正是该集团下的另一个子公司。多年来,阿帕奇(Apache)石油公司与我国石油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我国多个省份,例如天津的大港油田,都有合作石油勘探区块。


同时,在美国也有相当部分军工企业,设置有石油生产部门,或者是依靠石油行业起家。世界三大石油服务公司之一的贝克-休斯(Baker Hughes)公司,以制造大型、精良的石油装备而闻名于世,其中尤其以休斯(Hughes)钻头更为出名。上世纪80年代,我国江汉油田钻头厂与休斯(Hughes)公司合资生产石油钻井用钻头,一度占据了全国深井用钻头的半壁江山。


此外,休斯(Hughes)公司还是国际知名的航天器制造商,举世闻名的航天飞机,正是该公司的产品。1932年美国传奇商人和飞行员Howard Hughes创办了美国休斯飞机公司(Hughes Aircraft),这曾是美国一家主要的防务和航天公司,包括休斯航天与通讯公司和休斯直升机公司。1955年,休斯直升机公司并入休斯工具公司(Hughes Tool Company)。


几经辗转,又有了后来贝克与休斯的“联姻”,还有了波音与休斯的“联姻”。如今,在波音的官网上,我们还能看到休斯工具公司、休斯直升机公司的身影


美国为石油而战的背后,其军事与石油工业怎样互为依存?_第4张图片


美国企业用实际行动诠释“战争是有利可图的”,其为石油而战。2011年,100家最大的承包商出售了4100亿美元的武器和军事服务。其中仅10家公司的销售额就超过了2080亿美元。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 2011年编制的100家军工和军工企业名单,华尔街对其中全球军工销售获利最多的10家公司进行了评估。按武器销售金额排名,波音这家有着“石油基因”的大佬名列第二!


目前波音占据我国70%以上的客机。每当我们乘坐波音(Boeing)客机翱翔蓝天的时候,可曾想过这个公司血液里还流淌着石油装备的DNA吗?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军工业与石油行业技术共享



美国为石油而战的背后,其军事与石油工业怎样互为依存?_第5张图片


1932年,瑞典科学家首次发现“记忆合金”,即合金变形后,通过加热将合金恢复到原来形状。1970年美国首先将这种“记忆合金”应用到F-14战斗机喷气密封系统上,使此型号战斗机成为当时世界上机动性最好的战机。


2000年之后,美国NASA(航天局)经过10多年研发,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石油压裂中,即将SMARS记忆合金嵌入地层岩缝中去,将合金加热到100°C以上,即可将岩石破碎,达到地层“无水”压裂的效果。此技术获得2017年度美国R&D100技术发明大奖,此奖号称世界科技界的“创新奥斯卡奖”。


这项技术有望在中国这样的缺乏水资源的国家,实现低成本的非常规油气开采,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潜力。


同时,石油工业的高精尖技术运用到军事航空航天中也是举不胜数,例如目前航天做的月球探矿、火星探矿,就是将石油开采技术运用到航天科技中。在此前的文章——揭秘!从“石油圈”外的斯伦贝谢“秘史”看石油工业,我们也介绍分享了许多石油工业的技术运用到航空军事的案例。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美国石油公司仍执高科技及军事工业的“牛耳”


美国为石油而战的背后,其军事与石油工业怎样互为依存?_第6张图片


凡是关心时事政治的人,都知道当今国际舞台上,很多政治家都出身于石油工业,与石油界有盘根错节的渊源。比如,美国原总统布什及他的父亲、原总统老布什,原美国副总统切尼,俄罗斯总统普京等,或者出身于石 油世家,拥有自己的石油公司,或者在石油界工作过


例如曾任美国总统的大布什与小布什,都有从业于石油的经历。其中小布什自己掌管的阿布斯托能源(A Busto Energy)公司,就是一家石油公司,虽然这家石油公司从来没有成功找出一滴石油。例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从政前,曾任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经理,而这是俄历史上最大的两家国有石油公司之一


更为典型的是,原美国副总统切尼也是石油出身,从哈里巴顿(Halliburton)公司总裁任上直接走进白宫。而哈里巴顿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石油服务公司之一。


另一家名符其实的全球第一大石油服务公司——斯伦贝谢(Schlumberger),生产了世界上第一片电话磁卡与银行磁卡,还研制与生产世界上第一个移动手机使用的SIM卡。斯伦贝谢公司还收购了世界著名计算机芯片Intel与AMD这两家公司创始人的原“东家”——仙童(Fairchild)半导体公司。


凭借着过硬的电子硬件制发实力,这家石油服务公司还跻身于美国军方的ARPAnet网络研制计划项目之中,最终成为“全球互联网的先驱者之一”(斯伦贝谢公司网站用语)。


斯伦贝谢公司拥有与美国军方良好合作记录,故其电子产品可以作为世界任一地区国际赛事的记分仪器与设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斯伦贝谢公司正是这届奥运会的主要电子计分设备赞助商。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从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看美国军事与石油工业


美国为石油而战的背后,其军事与石油工业怎样互为依存?_第7张图片


尽管过去多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后遗症”仍然存在。美国军方与石油工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从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调查中也能略见一斑。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海油田发生严重原油泄漏事故。在爆炸声中,英国BP(国家石油公司)公司雇用的Transocean公司的“Deepwater Horizontal(深水地平线)”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沉入海底,进而造成大量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数千亿美元,对北美大陆,直至全世界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估量。BP公司也为这次事故,支付赔偿金78亿美元,大大损伤这家世界最大石油公司的“元气”。


美国墨西哥湾深海漏油事故发生第2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责成美国政府内务部长Ken Salazar先生组织墨西哥湾事故调查委员会。


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来看,这次事故的调查委员会,应当多数成员来自石油业。其实不然。美国政府事故调查委员会成员大部分来自海军,来自石油业人员极少(参见《石油知识》杂志,“从美国墨西哥湾事故调查委员会组成得到的启示”,2011年第4期)。


该事故调查委员会由14人组成,委员会主任为D. Winter先生,为漏油事件发生前刚卸任的美国海军部长(2006~2009年),曾掌控超过1千亿美元的美国海军经费,以及90万美国海军。另一位为军迷所熟悉的是T. Eccles先生,现役美国海军少将;墨西哥湾泄油事故发生时,他为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副司令兼首席专家,曾分别担任美国的3条攻击核潜艇(SSN662,SSN 683, SSN 687)的准将指挥官,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与水下技术(核潜艇部队)司令部副司令。


调查委员会中仅有一名石油钻井专家K. Millheim。对于中国石油行业来说,他并不陌生。在2009年、2011年及2013年,K. Millheim先生作为美国专利及商标局(PTO)的专利审查答辩专家,对中国COSL(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所申请的美国深水钻井专利分别主持3次技术答辩。最终,美国专利局(PTO)于2014年12月批准这项美国专利(美国专利号:US8899 333B2)。这也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在美国获批的第一件美国发明专利。同时也是国内石油业在美国获批的第一件石油成套技术发明专利(中国海油《双赢》杂志,“用创新赢得世界掌声”,2018年第1期)。


回归到事件本身,美国石油行业发生作业事故,美国政府组织调查委员会,为何不聘请大量的石油专家,反而大量启用海军官员与潜艇技术专家前去进行事故调查?实际上,这种做法的本身,就反映了美国石油行业与其军工行业的密切联系与漫长历史渊源。除了需要核实此事件是否有恐怖袭击以及美国军方主持美国近海管理这两方面原因外,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深海救援是美国海军与核潜艇部队强项。


从海洋技术层面看,调查委员会多数成员也必须请军方人士担任。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泄油事件的海域,水深约1500米。而当今世界上海军常规潜艇的极限下潜深度为200米水深;而核潜艇的极限下潜深度为250-300米水深。而且不论哪个国家,维持一支常规潜艇或核潜艇部队运行,首要任务要能够实施常规潜艇或者核潜艇的“假定”失事后的水下救援工作。因此,当美国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漏油事件发生后,水下抢险或救援的最理想人选,应该来自海军,甚至来自核潜艇部队。


而从事深水钻井的石油公司,反而深海救援的能力较为薄弱,甚至表现得有些束手无策。因为直到美国墨西哥湾泄油事故发生的6个月后,即2010年11月,才由欧美最大的四家石油公司——Exxonmobile(埃克森)、Chevron(雪佛龙龙)、 Conocophillips(康菲)及 Shell(壳牌)发起组织MWCC (Marine Well Containment Company,海洋油井应急救援公司),以会员机制运行,初步担负起世界部分海域的石油勘探开发的突发事故救援工作。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美国石油与军事工业间的关联与互动带来的启示


美国为石油而战的背后,其军事与石油工业怎样互为依存?_第8张图片


美国石油工业与军事工业的密切联系,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为了稳步快速地提高国力,美国工业发展的有益经验或许值得借鉴,即加强民用工业与军事工业的融合,提高国家整体生产效益。


具体说,为使我国迅速成为经济及军事上的强国,不仅要使军事工业“军转民”,而且还要适当地使民用工业“民转军”。最终采用国际通行做法,打破“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界线,同一起点,公平竞争。从而综合利用国内民用工业与军事工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降低军品的采购与生产成本,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以加快综合国力的提升。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国内军事工业已逐步打破原有不必要的“保密”,“垄断”格局,逐步进入在保障信息安全基础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军工企业的公平竞争良性循环,使国内军品装备生产步入欣欣向荣的发展轨道。 


以中国海油实例。2008年,COSL(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南海开展浮筒式深水钻井试验井钻进,需要使用当时中国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COSL所属的南海5号平台。由于深水钻井的环境为500米水深,需要进行中国南海的第一次深水锚泊设计与安装,并对南海5号平台的现有锚泊进行升级改装。


南海深水试验井项目团队,在新加坡Frankin公司的帮助下,将南海5号平台原有每个8吨重锚头,改变为每个12吨重锚头。南海5号平台所进行的试验井作业于2009年4月达到预测目标,在50天海上作业安全无任何事故,深水锚泊系统圆满达到设计要求。


当项目团队将第一次中国南海深水锚泊作业的英文技术论文,提交国内有关方面审查,准备在国际刊物发表时,被审稿的海军专家看到,建议这篇论文在我国海军惟一对外英文技术刊物-《J. Marine Sci. Appl.(海洋科学应用)》上发表。项目团队爽快答应海军专家要求,此文《Analysis and Design of Trial Well Mooring in the Deepwater of South China Sea(中国南海的试验井锚泊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发表在该期刊的2012年第11期。


几年后,这位海军专家告诉项目团队,这套特大型船舶定位锚头,也可以应用于航母的海上定位。COSL当时的深海锚泊定位设计与方案,无论技术上或经济性,均无懈可击,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从欧美国家海洋工程技术实践看,民用与军用产业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既可以增强国力,又可以提高产业发展的经济性,是个“军民”“双赢”最佳途径。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

End

..................................................

欢迎添加石油圈老孟

微信号:18622051921

< 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

美国为石油而战的背后,其军事与石油工业怎样互为依存?_第9张图片


美国为石油而战的背后,其军事与石油工业怎样互为依存?_第10张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更多行业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国为石油而战的背后,其军事与石油工业怎样互为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