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TVB又一个金字招牌系列《法证先锋4》开播。虽然演员阵容大换血,但有原系列监制梅小青坐镇,有去年因《金宵大厦》小火了一把的李施嬅主演,开播第一集还请来了米雪、谢贤客串,还是吸引了相当的关注。
米雪六十多了,保养得真是好,带着戏妆看起来和以前几乎没什么区别。谢贤就真的老了,不过人老了心气不老,一上来就给了米雪一个响亮的巴掌。
首播破了《冲上云霄2》八年前创下的收视纪录,豆瓣开画评分7.3,和最近热播的国产剧相比,都算不错的成绩。
有点出乎意料,毕竟以前的金字招牌续集开拍,拍一个砸一个。《法证》系列比较特别吗?和普通破案剧相比,《法证》系列最大的看点就是破案时对高科技的引用,和对法证行业的描绘。一二三四部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部的技术都更上层楼。
看第一部和第四部采证箱的对比就知道了。
除了这个最基础的采证箱,整个法证的技术和程序也和演员班底一样,大换血。
到凶案现场,第一步先用三维扫描仪拍下整个现场大环境,不需要像前几部那样拿相机拿纸笔记;
分析现场证物的时候,也是全程智能化操作,一键三维还原犯罪现场;
最让我惊叹的是这个模拟凶器长度大小对现场血迹的影响,通过数次调整,最终确定凶器是一把日本刀。
科技的进步,《法证4》是展现出来了,破案的节奏也紧凑明快。
第一集一开头,照惯例一个凶案现场,这次案发地是一个粤剧剧团,两条人命。
然后《法证》系列最重要的三组人马陆续出场:重案组,法证,法医。
迅速找到两个关键证据——两组不同时间形成的血迹和其中一组形状奇特的血迹。
两集看下来,熟悉的配方熟悉的配乐熟悉的操作:所有证据指向的第一个人绝对不是凶手,新出来的角色绝对很可疑,一切都好像按照正常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
但不知道为什么,眼睛是看了,脑子还是飘的。这么多熟悉的东西加在一起,却让我觉得陌生无比。实不相瞒,甚至还有点分不清这三组人谁是重案组谁是法证。
怎么会这样?一部各方面都及格的剧,吸引不了人,而且还隐隐透露出一点古怪,总感觉不太协调。
想了很久,这“古怪”大概就像下面这张图给人的感觉。
干净,整洁,一尘不染,蓝白色的高亮滤镜。像极了早几年被人诟病的国产都市剧、家庭剧;像极了MV、广告的拍摄现场;像极了摆拍。
它看似什么都有,唯独少了港剧最珍贵的市井生活气息。人人看起来都是行业精英,但人人的面孔都是模糊的。案情节奏发展很快不拖沓,但充斥了太多巧合、刻意、灵光乍现,失掉了最精彩的上下求索的过程。
回头看十多年前的《法证先锋1》,同样是一集的内容,里面讲了什么?
照例是案发现场开头,一家四口惨遭灭门,法证法医最先到现场,法证部高sir说的第一句台词是:还好。
死这么多人,哪里“好”了?
另一边,法医刚到门口,不去检查死者,却直奔阳台,高sir上楼以后也是直奔阳台——原来,阳台的受害者只是受伤,还没有死亡。
明明已经检查过没有呼吸,楼下的警员也告诉他们四个死者,为什么高sir和古医生人都没上来就知道上面还有人没死?
原来,他们上来之前都注意到了从楼上滴下来的血迹还没有彻底凝结,所以怀疑楼上还有人没有死亡。所以“还好”指的是现场还有伤者存活,好在这里。
一个小悬念的揭晓,观众已经对高sir和古医生有了一定印象:这是两个心细如发,专业素质过硬的专家。
重案组Madam的出场更奇特,直接腰上绑着绳子从天而降。到现场这一会儿功夫已经把凶手逃走的路线摸清楚了。
显然,这至少是一个干练的,行动力极强的Madam。
再往后看,法证组为了查找凶器拦截了一辆垃圾车,四个人,这么大片垃圾,要找到什么时候?高sir刚说完这些垃圾堆呈长方形,淑媛就接“用区块法”。
找到凶器之后,淑媛又发牢骚说恨不得淋一整瓶香水到自己身上。
你看,淑媛不仅是个和高sir配合默契的专业属下,还是个讲究的贵妇。
同样一集的内容,搭建故事背景、案件进展的同时,寥寥几句话,几个动作,人物也立住了。一部影视作品,人立住了,故事才能真正立住,人才能打动人,故事也才能动人。
会写人,这其实是港剧港片一贯的优点,甚至是最大的优点。一部电视剧,看过,很多年过去,剧情可能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但你却忘不掉其中的一个人物,一句台词,一段人生。
这当然和演员本身的某些特质有关系。比如欧阳震华,他虽然剃着光头,看着圆润,也谈不上帅气,但眉宇间就是透漏出一种仿佛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和信赖感,好像只要他一到场,这事儿就没问题了。这种气质,别的演员身上很少能体现。
比如钟嘉欣,她是TVB花旦里少有的“元气少女”的形象,演这部剧时也的确是少女,20出头,刚出道不久,满脸的胶原蛋白,眼睛都亮晶晶的,好像对什么都充满新鲜感,对什么都充满求知欲。
虽然她身上的这种“元气”常常把握不好过犹不及,偶尔让人觉得咋咋呼呼。但是这部剧里的林汀汀,绝对是最适合她,也最讨人喜欢的角色之一。
年轻,聪明,古灵精怪,想做什么事情就去做。看到法证的工作状态觉得感兴趣,就立刻投简历去应聘。理直气壮地说“虽然我一年换了三份工作看起来很不稳定,但那只是因为觉得自己不适合朝九晚五的工作。”
初入法证部参与的第一个案子,就敢直接对高sir提出对凶器的看法,旁边的前辈感叹自己来了两年才敢发表个人意见。
汀汀是个勇敢无畏,个性十足的小女生,在一个大多数人都成熟稳重的故事背景中,是一处让人难易忽略,无法不被吸引的亮色。
和所有刑侦剧一样,破案的同时也要谈情。《法证1》里的两段恋情,一段是高sir和Madam小柔,另一段是汀汀和法医古医生。
钟嘉欣和林文龙的这对荧幕cp,大概算是我从小到大看的所有港剧中最难忘的cp之一了。第一次看《法证》的时候脑海里还没有解锁大叔萝莉这种新鲜的搭配,一开始怎么也没想到这两人会是一对,毕竟无论怎么看都好像是林文龙和蒙嘉慧更般配一点。一个风趣幽默,一个外刚内柔,外形也很合适。
可是汀汀的人设在前,她是那么主动追求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东西的女生。一旦发现了古医生的魅力,一旦发现了自己对古医生的心意,又马上就付出了行动。
回想起来,这个心动瞬间的表达也很浪漫。汀汀和古医生在海边无意中救了一位老奶奶,汀汀的脸被沙泥弄脏,古医生帮她擦了一下,然后让汀汀自己照镜子擦干净,但汀汀照着照着,就去照古医生了……因为先前一次次的巧合、偶遇,汀汀已经知道古医生不仅博学广闻,是个运动健将,是自己喜欢的推理小说作者,还是个心地善良,相处起来非常舒服的人。这样一个全能的、优秀的男人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怎可能不心动?
吃火锅的时候表白,就更加别出心裁。汀汀知道古医生和自己一样喜欢吃辣,两人约好去火锅店比赛吃辣椒,大辣不够,要点“癫辣”。看古医生吃得满头是汗就知道这辣度不是开玩笑。
汀汀呢,辣到话都说不清楚了,为了赢比赛还往自己嘴里塞辣椒,眼泪直接往下掉。
看到汀汀被辣得哭哭啼啼的模样,古医生只好认输了。
回家路上,车里的这定情一吻不管是当时还在现在都还是令我嘴角疯狂上扬。
一方是真实的小女生情态,另一方是完全不知对方情意的呆愣,要知道古医生先前一直把汀汀当小妹妹看待,甚至还教过小柔的弟弟怎么追求汀汀,这下发现汀汀居然喜欢上自己,简直怎么品怎么甜。
表白之后,汀汀直球打得更欢。古医生喜欢打壁球,她不会,就花钱请人教自己,学会了再去和古医生打。
不会设计封面,也是自己捣鼓,熬一整夜好不容易做出一个能看的,虽然还是不能用,但这份心意怎么让人不动容?
古医生的确非常优秀,处处散发着魅力,可是汀汀也足够上进努力,处处追赶古医生的脚步,青春无敌,让人不知道怎么拒绝才好。
看港剧,感情线是剧情的一部分,是点缀,真要算起来所有感情戏份加起来可能也只有剧集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这些感情线,亲情、友情、爱情总是能毫无缝隙地和剧情走向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个丰满的人物。让你觉得故事里发生的这些离奇案件也好,家长里短也好,好像真实存在。
唯一让人出戏的是,所有案件都围着主角打转,主角身边的人死了一个又一个。这一点不仅是在《法证》系列,很多刑侦剧都是这样。所以常有人说港剧格局小,眼里只关注那栋工作的大楼,再不然就是家庭事业两点一线,同事,朋友,家人,恋人,疑犯人,凶手……就周围那几个人,两只手都数的过来。
但为什么观众就是看得津津有味呢?这几年港剧渐渐式微,我也不止一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还在坚持关注港剧的观众,到底图什么?
烂片是常态,精品是少数。从前熟悉的那些演员们几乎都不演电视剧了,仅存的几张熟悉面孔,一个个老得不成样子,皮肤松弛得快要垮下来,眼睛也是一脸疲态。看了真让人揪心。
小时候看港剧,向往那些行业精英们时髦的都市生活,长大一些,喜欢它的生机勃勃,它的自信无比,它的格局虽然窄小但感情浓烈得不像样。而不是现在的垂垂老矣,死撑硬抗,爆炒冷饭,或者廉价塑料。
《法证1》转眼间已经是十多年前的电视剧了。一部写人成功的作品,总有一些片段画面,是让人难以忘怀的。
在《法证1》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汀汀帮古医生设计完封面的第二天早上。凌晨五点她把封面发送给古医生,紧接着就去晨跑。
古医生觉得汀汀精力真是旺盛,熬一整晚工作,居然连黑眼圈都没有。
这话听起来有点像变相夸人,古医生嘴真甜。
但是汀汀说什么?她说:我有黑眼圈?你别吓我了!
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正常人一晚上没睡都会长黑眼圈,怎么,你就长不得?其实,是她压根就没想过“会长黑眼圈”这个问题。她觉得她精力充沛,干什么都有用不完的劲。
我想至少于我而言,一次次地去重温那些老港剧,和锲而不舍地关注新港剧的消息,是因为我永远喜欢那种努力生存,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的精神状态。那么浓烈、喧嚣、壮怀激烈却又毫无负担的样子。可惜,现在实在是很少能看到了。
本文由最爱古医生的绻绻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