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封信(所谓博弈)

亲爱的朋友,

  祝好!我刚吃完晚饭,从校园的一头走到另一头,路两旁的雪开始慢慢化了,屋顶的水在一点一点往下滴,就好像春天就要到来了。

  今日上了博弈论的第一节课,也就是Game Theory。这是我第一个Lecture的课,和先前上的seminar不同,诺大的教室里坐满了人。我想,这其实是所谓大学最常见的情景了吧,但是在我们学校却不是常态,大多课程其实不过是十五人的圆桌讨论。我因为踩着时间恰好到的,只好坐到了倒数第二排,离老师和黑板好几个人头的距离。

  博弈论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领域,虽然被分在数学下,但我认为,博弈论所涵盖的方面其实远远超过了数学。第一次接触博弈论是在高中,那时的我们还在学微观经济。至今为止,我还记得大木哥给我们讲囚徒困境,讲两个犯罪分子被分别关到小黑屋里面,然后询问是否认罪。如果每个人都不认罪的话,那么每个人获刑半年。如果有其中一个人认罪了的话,那么这个认罪的人就立即释放,不认罪的人就获刑十年。如果两个人都认罪了的话,那么两个人都要关押五年。

  这个其实解决方案很简单,不管先前被抓时说好了大家要一同沉默与否,最后一定要认罪。如果你足够聪明的话(完美的利己主义者),假如你的同伴选择沉默,而你选择认罪的话,你就可以立即无罪释放。这么想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对不起他,但是假如你们明明说好了不认罪,大家都只在监狱里关上半年,到最后你的同伴临时倒戈,你保持了沉默,你的同伴选择了认罪,那么你就要在监狱里呆上十年。如果你们两个人都认罪的话,那么久每个人关押五年,怎么想,是不是都比先前那个在监狱里带上十年得要好。所以,最正确的选择是认罪,这样不管你的同伴认罪还是沉默,你都会得到比较好的结局。

  教授上课时举例子,全是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你要去某个地方,结果塞车了,你很着急,别人也很着急,每个人都试图在变换到比较快的车道上去,你和其他人就是在博弈。比如你要买东西,和商家讨价还价,你想要尽可能地便宜买到这个东西,他想要尽可能以高的价格卖给你,你们是在博弈。就好像你和你朋友决定吃完饭要看什么电影,你想看这个电影,他想看那个电影,而另外的人各有自己的意见,所以要决定最后选择什么电影的这个过程,就是博弈。当法庭上双方的律师在唇枪口舌时,他们如何说服评审团,如何利用证据在支持自己反驳对方时,是在博弈。

  所谓博弈,无非就是四个部分组成。第一是玩家,第二是行为,第三是结果,第四是报偿。教授一上课就说,虽然我们这门课叫做Game Theory,但是我们不教如何制作游戏,我们研究它。这场游戏,如同下围棋,执子双方要落棋于棋盘上,而这场游戏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而我想,博弈论告诉我们的,大概就是你永远无法得到自己期望最好的结果。你只能不断和对手妥协,获得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结果,除非你的对手傻。就好像在囚徒困境里,如果两个人都足够理性,同时选择认罪的话,那么两个人都要在监狱里带上五年,而非最好的结果立即释放,除非你的同伴傻。

  我想,我之所以对博弈论感兴趣,肯定不是对其数学部分感兴趣,而是对两个人之间的互动更感兴趣。我学博弈论,只不过想把这个概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决策上,不再犯这学期选课的错误。

  我们学校选课很奇葩,因为大多数课程都是seminar,一节课差不过十五个人左右,所以如果报的课的人太多,那么就有一定的几率被bump也就是挤掉。我这学期一开始选了一门心理学,听说选这门课大概有一百多个人,最后果然不出所料被挤掉了。挤掉之后还要重新选课,而剩下的课都是一开始没有被报满的课,也就是没那么受欢迎的课。这样提供给你的选择就很少了,而且还很难从中挑到自己满意的课程。我就是因为这样作死,所以现在选上的课是生物,勉勉强强,实在是矮子里挑将军。

  如果按照博弈论的思考方式来看,选择过于受欢迎的课程带来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幸运被选中,另一种就是被挤掉,而被挤掉的概率基本上是百分之九十九。被挤掉的结果就是,有很大几率选到一门你自己不是很喜欢的课。但是,如果一开始选择不那么受欢迎的课,但是自己很喜欢的话,也有一定几率会被挤掉,但是上这门课的几率很大。所以说,最不明智的做法就是在大一时期选择过于欢迎的课。

  但我想所谓博弈博弈,大概就是不博又怎么知道呢?所以要在该博的时候去博,不该博的时候,做机智的选择。

  祝一切都好!

  十一月二十六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百二十九封信(所谓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