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于学习

文/橄墨颜

“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首先便联想到的是:读书失去读书能力

为何这样写呢?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篇很火的帖子,内容大意说的是众人眼里成绩拔尖和成绩最差的两个男孩人生的对比,学习时代成绩好的男孩自然是大家所看重的优等生,并且认为未来他的人生定是前途无量。成绩较差的男孩早早的辍学进入社会,戏剧的是两人长大后成绩最差的男孩成为了最后的成功者,而那个所谓读书成绩好的男孩却使得众人唾弃,并且仕途坎坷。相同的教育,意外的促成两人截然不同的人生,很多人感叹,成功本应属于读书成绩好的那个男孩,却让人大跌眼镜成为了失败者。

是的,这恰巧说明了接受了多少教育与成功无关。这是这个时代教育的悲哀。

并非在此批判中国教育,这也并非一个虚构无量的故事,因为大多数青少年正走着成绩好的那个男孩的道路,重要的是他们自身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走上了这样的路。

这是一个严重而透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恰好是读书与思考。读书好比喂食,思考好比觅食。老师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含辛茹苦的喂养着学生,学生们也配合着的长大嘴巴等着食物一点一点进入。后来就有了这样的问题,一个接受喂食十几年的学生会有觅食的能力吗?答案肯定是没有。就好比教小孩走路一样,如果父母不放手让他自己走,那么他永远学不会走路,就算他长大到几十岁也不可能,最多能够爬行。

举个例,韩寒是众所周知的青年作家,在他的学生时代俨然是一个教育的叛逆者,弃学从文、特立独行、不羁,这些在他身上都能很好的诠释喂食动物与觅食动物成长的特点。韩寒并非差生,或许他骨子里透着一股大多数学生都匿藏着的反叛劲,对于教育的“喂食”他有所反感,他需要自己主动“进食”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喂养从来都是别人喂你吃什么就吃什么,而觅食是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吃不饱也没关系。就如同他如今想写书就写书,想拍电影就拍电影,想做一个APP就做一个APP,当然,这前提是,你必须学会思考、理解的觅食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正是如今人们所欠缺的。所以后来韩寒才会说,虽然没有读书,但不能放弃学习。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之于社会,在教育的“喂食”之下即将主动去“觅食”而这个过程是突袭的,今天还在张嘴由别人来喂,明天人家不喂你了,就得饿着肚子自己寻找食物。而喂食动物往往心里承受力低,刚进入社会的初期不习惯主动出击,往往畏头畏尾,等到自己饿着肚子憋不住的时候想要主动出击,而食物早已被老谋深算的觅食动物啃嚼完,连骨头都不剩。所以在接受觅食的过程中,衍生出了失落、丧气、抑郁甚至自杀的念头。

怎样觅食就成了关键问题,而问题所在就得回到读书的基础上,怎样读书,就必须学会思考,而怎样思考,最终取决于教育本身的问题。首先教育本身得反省自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6�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之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