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

冬至,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里,忽然开始想念七月。

那些晨昏交替的日子不断浮出记忆。

花影扶疏,蝉声细碎。

就像——暖调里的花青石。

对,就是这几个字,沉淀了这个夏天所有关于画画的记忆。

是第二次来到婺源,七月流火。

高铁看窗外

透过高铁的车窗向外望去,郁郁葱葱的田野绵延起伏,这是江南的盛夏。

不知不觉中,混迹水彩已近十个月。从秋到夏,从黑白灰到色彩的世界,最大的收获是看世界的方式开始不同。沉浸在素描中时,一切都是明暗和光影,而玩儿色彩的时候,眼中的万物便成了调色盘。

窗外飞驰而过的树木,流云,屋舍,牛羊……渐次化为相似的谜题:土黄还是藤黄?生褐还是赭石?普兰还是群青?湖蓝还是酞青绿……

翻闲书,会被这样的词句深深吸引:“黄添篱落,绿淡汀州”,“单衫杏子红,两鬓鸦雏色”,色彩的名字真是令人着迷。

流浪写生,大概是每一个喜欢画画的人终极的梦想吧。

没有买画架,一是轻装简从,二是有个矫情的念头,一个不懂写生的小白却如此装备精良,总觉得哪里不对。

婺源的高温远超我的想象,那是可以让人瞬间融化的酷暑。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1张图片
借用三叶草的图

在客栈住下,发现水彩颜料色块已成了微融的巧克力,粘在盒盖上。取出画纸、画笔,折叠小马扎,折叠涮笔筒,装一瓶自来水,一袋纸巾,一枚刮刀……按照老师提示把画具整理到一个漂亮挎包里,一下子回到学生时代,新学期伊始,兴奋忐忑加雀跃。

图片发自App

傍晚,太阳渐渐下山,热度缓缓褪去,才有勇气一睹最美乡村的风采。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被誉为最美乡村的小李坑,处处皆可入画,和茶香姐兴奋地踩在青石板路上,惊喜地看到我们曾经画过的小桥流水,猜测着似曾相识的篱笆小院。

然而,对写生所有浪漫的想象在第二天一早便被无情地泼了一盆冷水。

起初,和所有人一样,担心被围观品头论足的场景会不会尴尬……但很快,手忙脚乱跟随老师提笔的过程迅速证明前面的担心太多余了,因为,更让人尴尬的是,不知如何才能把眼前的景色呈现在画纸上。

画纸上气急败坏的线条让人心烦意乱。

原来,从实景到画作,是取舍,提炼,审美再创作的过程,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蜕变。

举个栗子。实景如下: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师的画面如下: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此刻,面对一面山坡,两处篱笆,几棵杂树和几朵流云,内心是凌乱和崩溃的。

第一次写生在焦灼不安又无可奈何中结束。甚至没有兴趣拍下来。

悻悻然回到客栈,在阳台上看到这条小路怦然心动,很想画下来。

客栈外的小路


图片发自App

画得并不像样,但却很奇怪地放松下来,似乎有了些感觉。

正在阳台挥汗如雨画得出神,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男孩不知何时挪到我旁边,发现新大陆般喊了起来:我知道是哪儿!这是楼下那条路!——知音难觅,真是莫大的安慰。

接下来,忘年交小朋友和我热火朝天聊了半小时,缠着我一张张翻看手机里我画过的画,“很有眼光”地指出下面这张最好看。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6张图片
临摹老师的农家小院

更重要的是,这些画彻底激发了小家伙的绘画热情。刚刚睡着的我,一次次被敲门声惊醒,热情地展示他的作品,听他讲画里的故事……

图片发自App

约好第二天要跟我去写生,凌晨五点多,小家伙果然起来等我,但实在太早了,出门时还是困倦不支地趴在酷酷的树根桌上睡着了。

爱画画的孩子分外动人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7张图片
酷酷的许老师

我们画过田野村庄…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8张图片
伟大的图画背后都暗藏简单清晰的构思

也尝试过亭台楼阁……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9张图片
晨曦中的第一抹阳光

六点多提笔,这幅写生完成的时候,晨光大亮,热浪袭来…不知不觉中,汗流浃背。很爱这样安静流淌的时光,调色盘中,几只蚂蚁自由自在地绕着我的色彩“河”游走……而最初鬼斧神工留在远景灰墙上的第一抹阳光早已远去。把画册立起来,起身远远地端详一番,这一刻,无论美丑,正如玫瑰花之于小王子,曾经倾注的心血和时间会让你爱上它。

夕阳西下,未完成的写生

每一天,从晨光熹微到天光大亮,从夕阳西下到暮色四合,心满意足收起画夹的刹那是最幸福的时刻。

晚上,给时刻关心我的老妈汇报第一天的情况,毫无疑问,亲妈对女儿的爱就是这么夸张,哈哈。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接下来的几天,慢慢放松下来,我们去晓起村探幽,去卧龙谷采风。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12张图片
晓起村的老樟树


隔篁竹闻水声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荷塘边,每一个专注画画的背影都如此动人。

美术评论家罗斯金曾说:

绘画可以教我们去观察,不是去走马观花的看,是关注。用我们的手再创造眼前景物的过程中,我们似乎自然而然的从一个松散的观察美的位置转向了另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美的更深刻的记忆。

图片发自App

在上面这条石板路旁安营扎寨,完成了下面这幅写生。在老师的鼓励下不断体会置身于大自然中的秘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开始真正尝试独立观察,提炼和思考,尝试通过自己的眼睛和风景对话。

捕捉形状,明度和色彩,力量来自于简化。

渐渐理解了为什么老师说写生不是画地图,是有创见地捕捉自己对风景的感觉,而非精准地描绘在风景中看到的一切。

从这个角度看,写生最高的境界或许是——画所欲见,而非所得见。

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_第14张图片
小桥

然而,知易行难,眼高手低的痛苦从未远离。这幅画得到了许老师的赞扬,他戏称,nannan终于卸下了偶像包袱。

浮生几日,正如妞妞所说,被誉为最美乡村的小李坑,大概是这一生中很难忘却的地方。而最令人兴奋的是,终于,我们可以在流浪写生这一项愿望后面画上一个勾。

最后,就以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知乎大神的绘画感受来结束碎碎念吧。

每一个字,都直击心底。

我很浅薄地觉得,画画很多时候讲的不是技巧,而是心境。当我们真的放轻松了,把画画当成一个平等有爱的伴侣,不要太在意得失,也不要太像闹着玩,可能会发现进步比自己预期得要快很多。而且,接受当下这一刻画面的不成熟与不完美,不用一定要以谁为临摹的蓝本。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蓝本,那应当是源自我们的美好想象,和身处的这个丰富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暖调里的花青石--朝花夕拾记婺源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