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蓄势,静待勃发

      人类总能用肉眼捕捉到生活中的精彩,当我们看到每逢雨季便挺拔入云的毛竹,大风起兮就能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在寒风中傲然不凋的松柏时,便心向往之,不能自已,甚至会遗憾、自责,为什么不能如他们一般潇洒自在?反求诸己,一切都源自于人类对一蹴而就的奢望,我们太过看重登顶山峰的结果,却看轻了攀登巅峰前的默默准备,方知要想取得辉煌的成就,必须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人们惊叹毛竹的飞速成长,缘何有如此冲劲儿?但如果了解毛竹在头四年的默默扎根,此疑问就迎刃而解。这其实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在人类社会同样适用。扎根百平方米是在“蓄势”,专心致志做好本职工作、甘于寂寞、不慕荣利也是在“蓄势”,所谓“蓄势”就是韬光养晦,慢慢积累力量,有了充足的“蓄势”,抓住时机,就有可能勃然奋发。

      嘲笑卧薪尝胆的勾践之人,何曾料得其“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成就?谩骂宰牛卖肉的姜尚之人,怎会想到他竟是“百家宗师”的开国元勋?让韩信从其裤裆钻过去的屠夫不会预见他未来的“功高无二”,轻视北府士兵刘裕之人又如何相信他是刘宋王朝的开创人?姚贾,本是看门人的儿子,因身份低微怀才不遇,后来却凭借惊人的才华替秦瓦解了吴、楚、燕、代的联合进攻;百里奚年轻时乞食友朋,走投无路,后得到了秦穆公的知遇之恩,竟帮助其称霸西戎;落魄青年苏秦也因不受秦惠王的待见而“形容枯槁”,曾落得“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的尴尬境地,但却为历史留下了“头悬梁、锥刺服”的美谈,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可惜的是,今天的多数人只认识“斗酒诗百篇”的诗仙,却不知“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李白;人们只了解“下笔如有神”的诗圣,却不熟悉“读书破万卷”的杜甫。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先生曾写过一副对联,即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坐冷板凳”就是在蓄势,没有蓄势的过程,如何求的那一瞬的精彩?儿童文学家冰心的一首小诗说得好:“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些成功者如鲜花般勃然怒放时,我们是否能想想他们默默蓄势时为花儿洒下的血和泪呢?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凭着大勇在人们心中塑造了不朽的形象,但在热血欣赏悲剧的遗憾美的同时,冷静思考刺秦王的失败之因,却是没有蓄势。剑术平平的荆轲平时最不喜练剑,且还抵不住太子丹的催促而草率出征。踏上征程,也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历史的河流也注定不会在此拐弯,因为胜者,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对个人而言,蓄势乃勃发之道,对于一个民族亦如此。

      蓄势,只为那一刻的勃发。在蓄势的过程中,需要人付出的实在太多——时间、金钱时甚至是生命,但并不能因此认为不值得。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明来说,蓄势不但必要,而且是唯一的兴盛繁荣之路。经历了巨大屈辱的中国和中华文明,它失去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宝贵生命,屡次置于绝境,但它却默默地忍受,在沉默中隐忍,因为总有一天它要在沉默中爆发。蓄势多年的中国,正等待勃发的时机。

     

默默蓄势,静待勃发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试想:如果熬过了夏天、秋天和冬天,那么迎接你的将是美好的春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默默蓄势,静待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