曽奇峰:精神分析基础课之24

曽奇峰:精神分析基础课之24

1. 弗洛伊德用古希腊神话里水仙花(Narcissus)的故事,来说明一种心理现象:一个人自己爱上自己,即"自恋"。中国人所说的"面子",包含了精神分析所说的"自恋"的全部内涵与外延。

精神分析(23)自恋及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2. 力比多如果能够正常的向原始客体(一般来说是母亲)投注的话,那么在这个人以后的生活里,他就能够顺利地爱上其他的女人。反之,如果力比多向原始客体的投注受到阻碍,这个人的力比多就可能投注到母亲的替代物身上,比如说长头发、高跟鞋、女性的内衣等等,恋物癖就是这样形成的。

如果力比多既不能投注到母亲身上,又无法投注到母亲的替代品身上,那么力比多就可能撤回到自身,这就是"自恋"产生的原因。自恋原型纳西斯的故事,恰恰是关于力比多的投注方向的故事。当一个人的力比多与攻击性过多的指向自身的时候,到了恶性的程度,那么这个人就可能会自杀。换句话说,自恋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玩死,玩到自杀的程度。

3. 力比多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的力比多过多地投向内部,那么朝向外部的力比多的投注就会减少,这样的人就会显得非常的孤独和抑郁。

4. 现代精神分析不太重视力比多的数量,而更多的考虑到品质。即自恋的健康程度,取决于一个人本来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是冲突还是和谐。

5.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理论"是精神分析史上一个非常巨大的发展。有人甚至评论说:"如果上世纪60、70年代,没有科胡特研究自恋的自体心理学的出现,那么精神分析学派很可能会被人本主义和认知行为所淹没。"

6. 科胡特是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位犹太籍精神分析师,后来因为纳粹的迫害,他与家人一起逃亡到了美国,几乎他下半生的所有工作时间,都是在芝加哥的精神分析研究所度过的。他也是唯一被称作"精神分析先生"的人。

7.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框架里,力比多或者"性心理"是人格发展的唯一一条主线,而在科胡特的理论框架当中,他认为除却"性心理"之外,还有一条平行发展(同样重要但永不相交)的主线,那就是"自恋"。

8. 健康的自恋,即一个人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的能力配得上他的自恋)。

病理性自恋,即一个人的自体是吹大的,他自吹自擂或通过幻想把自己弄得非常强大。在他的能力不能满足他的需要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抑郁(他的能力配不上他的自恋)。

9. 精神分析依据"绝对值"来评判一个人的自恋程度,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喜欢我"与"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喜欢我",其自恋程度是一模一样的。

10. 自恋现象的背后,包含两个完全相反的东西:自大与自卑。所谓的"自卑",从动力学角度来看,是喜欢自我攻击以及自己跟自己玩。

11. 传统精神分析治疗是这样进行的:把一个人的神经症,转变成移情性神经症,然后再治疗移情性神经症,这个人的神经症就好了。

这里所谓的"神经症",是指存在内心冲突。所谓的"移情性神经症",就是指让这个病人跟他的分析师建立起关系,之后他就会把自己的内心冲突,变成与治疗师的关系冲突。

通过治疗人际冲突来解决病人的内心冲突,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疗的模型。当然,这需要这个人具备两个能力:① 移情的能力;② 把内心冲突转化成人际冲突的能力。否则,该人就无法接受经典精神分析的治疗,比如缺乏移情能力的自恋者。

但是科胡特认为,自恋型病人同样也有移情的能力,只不过他们移情的对象是所谓的自体客体(self-object)。他通过创建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扩大了精神分析治疗的疾病谱。

12. "自体客体",简单的理解就是"自己的别人"。精确的定义则是"别人被我体验为自己的一部分,并且能够为我发挥某些重要的心理功能。"

比如一个人见到了他的偶像,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都情绪高昂,好像被打了鸡血一样,这其实就是把一个偶像式的人物,变成了自体的一部分,发挥出功能。

13. 自体心理学的核心是精神分析,但在如何看待患者-治疗师的关系方面,自体心理学与精神分析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在精神分析的理论中,分析师保持与患者的情感距离,以便客观地分析从患者那里接收到的信息。而在自体心理学中,治疗师使用共情来获得患者的信任。一旦患者信任了治疗师,他就会更多的讲话,从而使治疗师收集到更多更好的信息,进而做出更精确的解析。

入选主题


精神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曽奇峰:精神分析基础课之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