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shine a light》McFly
卢思浩说,时间往往会让你后知后觉,原来你已经和某些人见过最后一面了。有些人是你自己把他们弄丢的,那些来不及说的“对不起”、想说的“谢谢”,都来不及也没办法再说了。
高中毕业,上了大学。大学毕业,背井离乡离开重庆。这些年我和一些曾经的挚友失去联系,也和曾经喜欢过的姑娘失去关联。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事情都变成了奢侈品,比如常常聚会,比如一个明媚午后在草地上晒太阳的慵懒时光,再比如遇见一个能让自己全心付出的人。
突然想起我一个认识很多年的老友,就暂且叫他W先生吧。
W先生是个很奇葩的人,很多莫名其妙的爱好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这家伙可以在书店站上一整天,非要把自己喜欢的那本书看完,哪怕忍受店员的白眼,却舍不得掏腰包把书带回家,只是因为觉得有的书只能看一遍,买回家不值当;而往往很多买回家的觉得可以反复品读的经典,却再没有翻过一次。念大学的时候,去自习室和图书馆对他来说总是两个概念,在自习室只复习功课,完成专业作业;去图书馆的时候永远在做一些对工科生来说不务正业的事情,比如写首小诗,或者读点人文科学大部头。
不知道是不是修身养性得法的原因,明明以前是个火爆脾气,但自从18岁后我便甚少见过他生气。就好像前一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才算完的照度表,布完的灯具,第二天上午一来发现建筑把底图改掉,导致所有之前的工作全部白费的时候,也只是淡定的往自动售卖机里面投了几个硬币,拿出一盒奥利奥慢条斯理的吃完,然后再一次加班到凌晨三点,搞定它。哪怕是遇到再多不顺利的事情,仿佛也可以深呼吸一口气,买一盒奥利奥,一口气吃光,然后再心平气和地处理掉。对他来说,好像没有什么一盒奥利奥解决不了的烦恼,哦,可能失恋的时候需要吃两盒。
然后就是众多好友都会反复吐槽的审美观。W君似乎永远都对梳辫子的女生毫无抵抗力,在大家都喜欢夏天盯着美女们短裙下白花花的大腿的时候,这个二逼恬着脸非说自己偏爱穿长裙的妹子。
其实我知道,每个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经历,都会变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越久,他们也就越相像一样,不可避免我们都会被他人所影响。就像W君喜欢的辫子和长裙,喜欢的奥利奥,喜欢的豆沙馅的包子,甚至是喜欢的林宥嘉,很多都是源自别人的影响。可能很久以后那些人离开了,但是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改变却留了下来。我相信所有的相遇都有意义,哪怕是为了分别。结果很重要,但是过程永远不可缺少。
好吧,我也相信,认识我的人都已经知道这个W先生是谁了。
我喜欢在有情绪的时候吃奥利奥,是因为曾经有个朋友告诉我,奥利奥配旺仔牛奶,甜到腻人的组合可以让人忘掉一切不愉快。虽然我到今天还是喝不惯旺仔牛奶,虽然这个朋友我已经很久未曾联系,但是吃奥利奥的习惯我却保留了很多年。我喜欢吃豆沙馅的包子,是因为念高中的时候,一个妹子问我喜欢吃什么馅,我随口说了一句豆沙馅,然后每天我都能吃到她去离学校三个公交站外的包子铺买来的豆沙包。从此我再也没吃过其他馅的包子,哪怕是那个给我买来豆沙包的妹子早已离开了很久。没有豆沙馅的时候,我依然选择啃馒头。
浩哥说,我觉得那些光芒万丈的人物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然后有一天又突然消失,意义大概是告诉我们,人生原来可以这样过。
其实这个世界,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改变,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我们都在改变着别人同时也被别人改变着。每分每秒都会有不同的人住进另一个人的生命,也同样会有不同的人从另一个人的生命中搬出去变成路人甲。我一直都不知道对于这种所谓的成长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有什么样的心态才算OK,后来我才发现,其实什么样的心态都无所谓。因为这个过程你无法抗拒,无法预知,可能你满怀期待的未来到最后也没有到来,可能你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做的一件事情,最后被生活糊了一脸,弄得一团糟也什么都没学到。太过积极亦或太过保守的心态都未必适合,因为激进可能会犯错,被动则可能会错过。
电影广告动不动就告诉我们,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看吧,这个社会都在误导我们,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了矫情狗和段子手。这两年青春片的风还是呼呼地刮着,情怀嘛,无非两样,懵懂的爱情和持久的友谊。这样才能让大家人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影子嘛,要不然谁会掏钱去电影院呢。但是我每次看青春片的时候,尴尬癌都要犯了,每个男生念书的时代都有一个沈佳宜,这个我是承认的,但是要不要每一个男主都成绩渣得要死,要女主补课的狗血剧情啊,这让我一点代入感都没有啊!难道就不能两个人成绩都还OK,相互切磋相互促进的和谐友爱吗,或者换过来男主给女主补课也是可以的啊。好吧,看这种电影,只能明白一个道理,我不是主角,充其量能混个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男二。
前段时间,受到老同学的安利,补了一场早下映的国产文艺片《七月与安生》,正好赶上双女主一起拿金马奖。好吧,反正青春片总是充斥着各种前期的暖心铺垫,后期的撕逼虐恋。不过让我感兴趣的是七月和安生喜欢上同一个人这个桥段。因为在我的青春里面,也有一个非常相似的故事。
我和老徐是初中同学,然后一见如故,成为基友。所谓成为基友的准则,那肯定是三观契合,所以很不巧的我们喜欢上了同一个妹子。更巧的是,初中换了那么多次座位,我从来没有和老徐同桌过,但那个妹子却分别和我们同桌。当然,首先得说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因为这个撕过,不管当初是追女生的时候,还是已经过去了有些年头的现在。好吧,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是失败者吧。
老徐的手段很简单,很粗暴,就是不断的打电话。一直到轰炸到妹子受不了为止。不过我一直都很佩服老徐的一点是他的厚脸皮,虽然我也不薄,但比起他我还是甘拜下风。当然,我的办法也很套路,写情书。那时候社交软件刚刚兴起,然后我就和妹子在网路上互动。我们难兄难弟,一个人在争取和妹子空间上的接触,一个人在寻求和妹子灵魂上的交流,并行不悖,各凭本事。结局一开始我就交代过了,不管是时间点不对吧,还是这是个看脸的社会都无所谓了,反正就是我们两,没一个抱得美人归。最后的剧情就是,妹子和我们这两个前追求者变成了一种还算愉快的朋友关系。
然后我比较心塞的事情就是,明明我和老徐都同样喜欢了那个妹子很多年,为什么最后妹子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却是,我很感谢老徐,因为他坚持喜欢了我很多年。尼玛,我也曾经坚持了很多年好吗。
以前我在《偏执狂校友的民主湖记忆》里面说,记忆是一个会不断修正的过程。所以我们很久以后,发生过的很多事情可能都已经模糊,那时候我们记得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愿意记起的。比如像我这种自私的人就容易铭记自己的付出,忘掉别人的给予。
我记得高中熄灯之后,缩成一团在阳台的洗衣台下面打电话的冬天;我记得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熬好然后打包到学校的小米粥;我记得晚上就要考电力电子的时候,还坐几个小时的车跑去茶园帮忙,然后午饭没顾得上吃,晚饭没来得及吃,回来差点错过考试;我记得在家里发消息没讯号,各种反复开关机只为了开机时候搜索信号那时候讯号最强烈;我记得洗澡的时候也带着手机,只为了不错过任何一条信息,然后擦干手按时回复,愣是没让别人发现我在洗澡;我记得某人生理期发高烧不能洗澡的时候,悉心帮她擦身体的那条热毛巾;我当然也肯定记得那厚厚一叠的成都和重庆的往返车票。
至于那个梳着辫子在文学社告诉我说,加油,我们一起去武大的姑娘;那个在我复读开学时候,带了一袋水果来看我,生日送我一套安意如的书的姑娘;那个每天早上穿越三条街去给我买豆沙馅包子的姑娘;那个告诉我大学时候会给我织毛衣、会给我洗衣服,但最后却连双袜子也没有织过、一件T恤也没有洗过的姑娘;那个不喜欢吃番茄,被我叫了无数次大厨,赞过无数次厨艺,最后还是一顿饭也没有为我做过的姑娘;总之她们也就这么走远了吧。
好像没有认真告别过,又好像一直都在告别。我们总在分别的时候,说着保持联系的话,以为可以常来常往,但最后我们发现,最难的事情其实就是保持联系。
耳机里面Shine A Light的BGM还在不断地放着“If anybody sees her,Shine a light on her,Shine a light on her,Shine a light on her,If anybody sees her~~~”。歌词翻译过来大概就是,我已经不知道去哪里能遇到她,如果你看见了她,请帮我好好照顾她。
切题得简直完美。
每次到这种时候,我都好纠结,祝福显得我矫情,不祝福显得我小肚鸡肠。我能想到最好的祝福,大概就是愿大家都过得像在朋友圈一样好吧。因为每张照片背后总有故事,我知道你过得好,但你绝对没有在朋友圈里过得那么好。
对于那些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走散的人,我特别赞赏浩哥的话“很高兴你能来,也不遗憾你离开”;对于那些看透了我的中二本质还肯留下来的人,我只有一万个感谢。
参照《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个矫情电影的风格做个总结,如果我恰好路过你的身旁,如果我恰好曾经给过你一些力量,不用客气。
有些人的相遇,便是为了错过。
往后的日子里,愿我们都不要辜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