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吗?

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发现,我们绝大多数人,年龄越大,就越学会沉默:我们说话会越来越小心,越来越害怕惹事,越来越避免谈论一些问题。

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场景:

男女朋友吵架,女的一个劲的嘚啵嘚啵,男的在一边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因为只要男生一开口,局面立刻演变成:你吼我?

老板或者上级总是一个劲地给你下任务,为了顾及在他们眼中的形象,虽然你还有好多个任务还没做完,但是你也只能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在搭电梯的时候,突然人群里放了一个响屁,有很多人会忍住不出声。

在车上看到有人持刀抢劫,一个个在旁观却没有人阻止。

......

很多时候,明明很委屈但是又无法吐槽,明明很不愿意却要硬着头皮死撑,明明忍不住却顾及别人的感受生生憋回去,明明想阻止罪犯但是顾及自己安危而没人阻止犯罪......

沉默是金吗?_第1张图片

生活中,很多时候面对这些事情,我们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知而不言。我们的老祖宗说过沉默是金,但是,他们也说过,该出手时就出手,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沉默并不是指什么情况下都一味地妥协、忍让、无视,这里指的是谦让、随和、无争。在触及社会道德、法律、国家安危这些问题的时候,沉默就等于灭亡。

我们对社会文化习俗、社会传统形成的禁忌保持沉默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我们的社会形成了很多禁忌话题。我们不习惯公开谈论性话题,但是在非洲、美洲等很多国家,就算是女孩子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谈论。在很多地方人们都对鬼神非常敬畏,不会去谈论这些事情以免招来不干净的东西。

沉默有时候是一种得体行为

当对方非常生气地在指责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和他、她争辩,那结果基本都会越吵越凶,甚至是打起来,而保持沉默,等对方气消了在谈就会好很多。假如在会议上,你的领导打了一个饱嗝,假如这个时候有人指了出来,那这个人就会被认为是做事不得体。

对权力的畏惧会使人退缩

在古代,皇帝掌握生杀大权,身边的大臣们都是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大臣们唯恐说错什么话或者做错什么事,轻则降爵流放,重则株连九族。现在的企业内部,员工们大都说话做事也都是谨小慎微,生怕做错事或者越权,又或者隐瞒一些真实情况害怕惹怒领导。

无意识的人际互动会影响人的行为

假如地铁里面有人持刀行凶,有人发现周围的人都默不作声,那他就有可能会判断这件事没有这么严重或者其他保持沉默的想法。正是周围的人都默不作声强化了他的这种判断,而他的这种判断也正好强化周围其他人的类似的判断,从而导致一个严重的现象:地铁里有人持刀行凶,整个车厢里却没有人出声,进而悲剧发生。

在传播学中有一个解释会的角度,叫“沉默的螺旋”。简单解释一下,如果出现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每个人都先去感知一下身边意见的气候。如果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派,那就放胆去说吧,越说声音越大。反之,如果觉得意见对自己不利,自己的观点是少数派,那很多人就会保持沉默,这一派意见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小。这两个过程叠加在一起,是震荡式放大,螺旋式上升。

有时候保持沉默,是对社会禁忌的尊重,有时候保持沉默是对别人的尊重,是礼貌的行为。但是更多时候,沉默是对罪恶的纵容,会给个体带来困扰,会使社会群体之间缺乏信任。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我们周围“沉默的旁观者”越多,我们就越倾向于假如这支“沉默大军”

要打破这样的沉默,我们需要大胆地承认不好的现象的存在,让它暴露在聚光灯之下。当有人指出了不好的现象之后,需要社会系统的支持。打破这种现象的人,有可能会面对其他人的冷漠、指责等,因此他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沉默是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