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看《小说课》,里面谈到漫画《火影忍者》里的阿凯是少年忍者的老师,不管做什么事都喜欢自订规则。比如,阿凯老师有一次和敌手比赛猜拳时,自订了一个奇怪的规则:“如果猜拳输了,我就绕着村子倒立走五百圈。”
表面上,这个规则完全没什么道理。第一,微不足道的猜拳,居然押上这么巨大的赌注,两者极不相称。第二,规则只用在自己身上,输了要倒立,赢了却没什么好处。
阿凯老师这样解释道: 其实这规则蕴含着下次绝对会打败对手的神秘力量,利用输了就必须倒立走五百圈的枷锁,让自己用认真的态度去面对猜拳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战斗。就算输了,也可以借此进行自我训练。
作者在书里说:“我非常喜欢上面这一段叙述,因为它违反现实,但听来却铿锵有力。小说创作者就应该像阿凯老师这样,自以为是的、专制独裁的对抗现实。”
看完这段话,我一下子像被点亮了,这样的“自以为是”的阿凯老师在工作中似曾相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信自重,勇于担当,敢作敢为,略显强势却富有决断力,我喜欢这样的员工,这样的同事,喜欢这样的“自以为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组织才会充满活力,充满创新,而他们自己也会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02
有一次我组织一个workshop(研讨会),与会人员被分为几个小组就各自话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各小组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话题,给出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同时要形成书面PPT报告展示给大家,最后评选出最佳小组。
我发现第二小组从讨论开始就存在问题,一共6个人,大家的看法非常发散,没有一致意见,也没有统一协调人,距离形成书面报告还远着呢,而时间却只剩20分钟了,这不明摆着是最后一名吗。
正当我想上前提醒时,小组中最不起眼,不怎么说话的Andy开口说:“我听大家讨论半天,都各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大家都跑偏了!”。“Andy,你别太自以为是了,大家讨论的可都是公司的实际问题,重要问题,怎么会跑偏呢,你来公司不到1年,很多事情并不清楚!”一个资深老员工明显不满。
Andy微微一笑:“没错,我来公司时间确实不长,但我却知道今天我们讨论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我们需要给出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的抱怨!时间不多了,我来执笔,将各位的想法进行归纳总结,请大家从现在开始,集中讨论下一步行动计划,Tony,请先从你开始吧!”说完,打开电脑,开始噼里啪啦敲字。
Andy语气坚定,虽略显武断,但其他人却像是被施展了魔法,竟然不再互相指责,轮流说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因为大家心里知道Andy说的是对的。
Andy将大家的建议进行整合,并通过不断追问发掘出更深层的原因,使报告更有深度。在最终小组展示时,第二组居然发挥的特别好,虽然没有获得第一,但是大家却非常开心,他们把Andy围在中间,抱在一起,感谢他在关键时刻勇于“自以为是”,带领大家重返正途。
后来我了解到Andy虽然刚来公司没多久,级别也不高,却是个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人,行动力很强,在跨部门合作时,经常展示出优秀的协调和沟通能力,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尤其擅长在虚拟团队或无领导项目中发挥“领导”作用。有了平时的这些积累,才促使他在第二组讨论遭遇困境时“自以为是”,把握方向和大局。
之后我格外留意Andy,并在一个职位空缺时邀请他加入我的团队,负责承担公司级的跨部门项目,站在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上。Andy仍然不带兵,但是他有机会直接和副总裁打交道,展示自己。我愿意给Andy这样的机会,因为我的团队需要这样“自以为是”的同事,我们的公司也是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太“自以为是”,而是太缺少“自以为是”的信心和勇气。也许我们的能力和眼界都不差,但我们却差在心态上。我们担心自己的主动表达或主动表现,会被人贴上“出风头”的标签,或者担心会出错丢脸。但其实我们最应该担心的是我们因为上述的担心迟疑而错失更多可以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机会。
比如Andy,他在小组里资历最浅,的确对公司的了解在很多方面不如其他同事,但是他却能在关键时刻抛开成见,自以为是,自告奋勇,承担起“领导”角色,把握住了小组讨论的关键核心点,在大家都失去方向的时候及时将大家拉回到现实。
这种自信源于平时的积累和能力的磨炼,使他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表现出当机立断,主动担当的大将风范。这样的人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升迁机会,而这才是年轻人最最应该关注的。
03
有一年第三季度,销售团队对下半年业绩做预测,其中一个部门的销售经理Frank最近的销售业绩差强人意,既有市场因素,也有内部管理问题,Frank坦诚面对这种挑战,他也在努力,但是年底肯定无法完成销售任务。
这样一来,因为他一个部门的业绩无法达成,必然影响公司整体目标的完成,大老板当然很不高兴。大家一筹莫展,小声嘀咕议论。正无计可施时,另一个部门的销售经理Vincent突然站起来:“差的1000万任务我来背,肯定让公司整体业绩完成!”。
大家本来以为总经理最终肯定下调全年指标,没想到Vincent突然来了这么一招,“Vincent,你可别太自以为是了,每个人年初设的指标都是固定的,Frank完成不了是他自己的事,咱们得实事求是,你虽然业绩不错,但是怎么补1000万的窟窿,这可不是意气用事,拍脑袋的事!”,其他经理马上反驳,Vincent不慌不忙说:“可能你们觉得我自以为是,有点武断,但是现在公司有困难,我愿意冒这个险,尝试一下,如果老板不反对的话。”
后来的故事是,Vincent将自己负责的行业和区域的项目重新梳理,将之前不太重视的小项目交给当地合作伙伴跟踪,并对他们提供全力支持,他给责任销售下了死命令,确保必须拿下这些项目。同时加强对项目的定期回顾和管理,到年底他的部门生生地把1000万的任务给死磕下来。
Vincent的优秀业绩得到老板的充分认可,也收获了器重和信任。他不仅得到中国区的嘉奖,更得到全球大奖,老板后来送Vincen到国外总部学习交流,丰富了他的海外工作经历。
有人说,这是不是说明Vincent年初设定指标的时候就给自己留了余地,指标太低。其实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在这点上较真儿。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更应该看到的是,有那么一种人,也许会在某些事情上或者某个时刻上看上去自以为是,但其实这时的“自以为是”远远超出了它的字面含义,它展现的是在关键时候的主动担当,对掌控格局和执行力的自信,以及敢于迎接挑战的冒险精神。
组织中,大多数领导允许员工在挑战面前大胆创新和试错犯错,因为即使做错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强。他们喜欢那些愿意把自己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结合到一起的人。所以我们更应该主动尝试和承担风险,不断突破和创新。
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许所做的决定和计划不会100%正确,执行也很难100%完美,但是如果我们给自己定下一个“自以为是”的目标,也就给了自己最大的信心和最大的压力来完成任务,达到目标。
正如《火影忍者》里的阿凯老师一样,如果完成,那是对我们的一次巨大肯定和成功,但如果失败,我们也无怨无悔,因为在努力拼搏的道路上,我们的全力以赴已经使我们和过去变得不同,我们获得的是最宝贵的经验教训和成长机会。
04
我们不鼓励狂妄而膨胀的“自以为是”,鼓励的是自信自重,主动担当,勇于挑战的“自以为是”。
这种“自以为是”是建立在有进取精神和强大行动力和能力的厚实基础之上的。没有这种“自以为是”,组织容易陷入一潭死水,了无生气的局面。
作为我们,一定得抓住机会,实践这样的“自以为是”,因为每一次考验,都有一份收获;每一次磨砺,都有生命的财富;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伏笔;每一次成功,都是成长的注脚。
来吧,让我们潇洒地“自以为是”!
作者木沐,清华大学MBA,知名外企亚太区战略总监,十年以上高管经验,专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