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经理成长记 | 《从0到1》不光让创业者受益,对投资者也是一课

本期分享人:俞一锟(Harry),熊猫资本投资经理。美国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硕士,加入熊猫之前曾任驰创资本投资经理。

前几天重读Peter Thiel那本著名的《从0到1》(Zero to One),除了创业之外倒是有读出了一些人生观的东西,其中最能感化我的是关于“秘密”的思考:我们不能假设我们已经知晓了一切,而轻视秘密的存在;其实在你发现之前,秘密一直都存在着。所以也不要用“世上聪明人那么多怎么会没有发现”去打压那些探索秘密的尝试。始终好奇,始终谦卑,始终尊重秘密,这是一种态度,但是我要挑战你们的是,你确定你能找到秘密吗?

在创业热潮中,作为创业者和投资人其实都必须经历一个学习、思考、洞悉再到选择的过程。虽然在创业之中的角色和领域都不相同,但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共通的问题——你是不是真的考虑清楚了?

基础的准备,你掌握了什么

是的,我在这里提出的是让你变得更成熟更不一样的技能,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年工作经验和所谓的积累的资源,而是属于自己的深刻的想法,一种“我今天不干这事,我这辈子就白活了”的冲动。很多的人的创业初衷仅仅很是因为一个执念,譬如自己遇到了一个痛点,就假设其他人也会遇到,但其实这个市场并没有那么大。抑或是,把别人做得不好的东西去做好,但这在本质上是无法颠覆商业模型的。行动之前多深入的思考至少能多一种面对困难的方法以及更重要的淡定的心境。

“Dream big or go home”的鸡血理论在国内外都很适用。所以当你开始创业或者已经有了这个念头之前,先多做功课,多想想脚踏实地的每一步都是怎么去做,怎么样去做,可能的困难是什么,怎么样去处理和面对,即使与实际情况天差地别,在思想上重视会是个好的思维习惯。但是对于实操中我们又想自己的狼性能体现的淋漓尽致。思想者+行动派=成功的基础,这光是拥有“基础”就可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了,所以创业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

投资也是一样的道理,任何一个投资人对于任何一个细分行业,也必然都是从了解到熟悉,再到形成自己的思考和逻辑,最终做出判断的过程。对于我这样入行并不久的年轻投资人,和创业者一样都要依赖一些最基础的积累。

以我个人比较感兴趣,也有一定了解的二次元领域为例。我最初的方法就是聚焦爆出融资消息比较多的那几家,想办法和他们的团队聊,自己先形成感观,再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方面第一需求肯定是社交,毕竟体现存在感是人性使然;另一方面,二次元文化的基础又肯定是内容。到底是先有内容后有社交,或是先有社交后有内容,这两种方向都有人在做,所以我都会去设法了解。

在选择一个自己认为也许可行的方向深挖后,就要开始问问题。以社交方向为例,核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用户数量上不去?如果二次元人群如他们所说的那么多,有一到两个亿,那推广起来会非常快。但即便是目前融到资的项目,用户数也只能算是一个零头而已。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分析,要么是伪需求,要么是没有抓住用户的痛点,然后就继续深入思考。

另一方面,二次元这个市场毕竟还有很多未开垦的。中国的“国漫”去年才真正起步,自身文化的产出还是有很大推动的,这就让渠道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做内容的比做社交的更有机会;做完内容再做社交,也并非不可能。

不同的领域可以以不同的维度去衡量,每个人做产品也都有自己的逻辑。幸运的是,二次元毕竟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量还没有那么大,不像一些已然十分成熟的市场。所以,慢慢来还是可以摸得到边的。另一方面,每个细分的领域都会有共通性,看多了就会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投资和创业一样,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创业中大家都明白,“one man team”的故事大多只能是故事,创业是件九死一生的事情;当要面对艰险的创业环境的时候,再强大的人也需要一群靠谱的小伙伴来支持前行。懂得分享,照顾团队的感受并能和他们共进退,那么面对失败抑或成功,都会是一次值得回味的经历。

另一方面,创业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事情,更是和你周围的人息息相关。想起了前段时间和创业的朋友一起小聚,席间他拉来了另外一个即将加入团队的小伙伴以及他夫人,然后全程我那创业的朋友就在尽其所能的心理按摩新人的家人,说到动情处让我这个团队外的人都觉得创业维艰以及创业带给周遭的人多大的压力。创业是个选择题,而不是个必选题,做选择的时候别那么自私。

其实投资和创业一样,是一种lifestyle,更是一场战斗——但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团队中需要有一个人像鲶鱼一样,去搅动你对原有的、固化的思维。

就像创业,奔着兴趣去做当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到后来如果要把一个好的产品做成真正伟大的产品,就需要有这样一个团队不停和你去brainstorm,告诉你最后做出来的产品肯定不只是现在这样的。到最后,伟大的产品往往不是仅仅靠爱好的人做出来的,伟大的投资也是一样。

用爱好去解决痛点是一个很好的初衷,也很容易让你坚持下去,但也很容易让人固步自封,不知道自己其实可以把这个东西做得很大。

在传统的投资机构之中,能与合伙人接触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少的,但在熊猫资本我们这些年轻的投资经理却几乎每天都可以跟GP管理团队零距离接触、学习。不管是从思维、逻辑还是方向,还是一些细节上面的抓取,我们都能从老大们身上得到很多帮助。这是一段十分幸运的经历。

即使是一些他们并不十分熟悉的领域(譬如我感兴趣的二次元),老大们也往往会在一些共通的点上给予我们更深的启迪指导。譬如一款产品本身的增长速度、规模有没有达到对这个行业预期,用户的月活,市场的变化,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别,在抠细节方面会比我们观察得更细。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思考的确深刻得多,就算并不熟悉,也能从不同的视角来挑战我们。我的理解是,只要跟变现相关的东西商业逻辑都有共通之处,而他们则会从更深层次进行挖掘。

也许关注的领域各不相同,也许最终形成的投资风格也会异于这几位经验丰富的合伙人,但这并不是问题。老大们培养方法并不会左右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大家的个性各有不同,而我们这个行业、这个团队包容性很强,沟通不存在问题。

最后想说的是,投资者感兴趣、走下去的路,并不一定每一条都是对的。如果最终证明我看的方向是错的,有可能是我搜集到的信息不全,也有可能是方向出了问题,或者其他各种原因。所谓风险投资,就是要基于有限的信息,做出自己内心相信的判断。即使是行业的大佬,也曾经误判或错过现在看来很牛逼的案子。看透了,可能投不好;投得好的,很可能是看不透的人。

所以老大们常常教导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你的投资是个性化的,只要你所能搜集到的一切资料,和你内心的判断能说得通的话,那就OK,可以心安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资经理成长记 | 《从0到1》不光让创业者受益,对投资者也是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