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2 100天挑战阅读《奇特的一生》

Day1  柳比歇夫的遗产

【《奇特的一生》·Day1】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2月2日。

一、原文:

P20 柳比歇夫的遗产

所有的人,连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亲近的人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科学史上,艾勒、高斯、赫尔姆霍茨1、门捷列夫都曾留下巨大的遗产。对于这种遗产,我老是迷惑不解。这一点很难1艾勒(1707—1783),瑞士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家。高斯(1777—1855),德国数学家。赫尔姆霍茨(1821—1894),德国自然科学家。解释,但也挺自然——古时候,人们写得比较多。至于今日的学者,出版多卷本的全集是一种罕见的甚至奇怪的现象。连作家似乎也写得比过去少了。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跳甲属的分类他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其说不尽的新颖之处。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

二、崔律的阅读指引:

1、对于柳比歇夫的成就,除了原文记载的“科学史、农业、遗传学”分类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重新分类?

2、这段话带给你的启发有哪些?

三、我的阅读日志:

初闻柳比歇夫,只觉得他像个工作狂人,还知道他会将很小的时间碎片都利用并且记录下来,有“机器人的嫌疑”。

即使看到这个片段,咋一看其实心里也是没有太多厚重感的,可是当仔细阅读,本着向主人翁学习的虔诚,慢慢生出了好奇和敬佩:

对比数据:"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

他的爱好: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

积少成多的震撼:“所有的人,连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亲近的人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研究的深度:“跳甲属的分类他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其说不尽的新颖之处。”

柳比歇夫的著作跨越了不同的领域,他输出产量巨大,意味着他精力投入的巨大。人的大脑或许就像一个精密的容器,在一生的时间里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经过有意识的自我消化,又源源不断输出带有个性特色的信息。

至此,非常好奇柳比歇夫先生是如何筛选进入的信息编码,又是如何建立自己的解码系统? 

现在的我们总会面临一个内心拷问:“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对于柳比歇夫,仿佛工作就像生活,生活也如同工作。 看起来枯燥乏味的事物,他又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呢? 

他输出如此之多,记录的方法和节奏是什么?

如果说伟大的人,都会做对人类和社会有益的建设,那么他是从何什么缘起选择了这条路,又是如何保持多学科精进同时保持深度(出版了许多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

对比自己的输入输出,就知道柳比歇夫的一生,是多么令人惊叹。如果余生是梦想的花园,那么每一天都应该是在热爱的工作和生活里耕耘,即便是小爱好,也能日积月累浇出灿烂的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02 100天挑战阅读《奇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