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平庸 整体框架

【人名卡】

人名:彭小六

印象:上市部门经理,第一当红炸子鸡,个人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著名IP。写作3个月成为签约作者,行动派专栏作者。身居三线城市,却过着一线城市生活的斜杠青年。

例子:其实对于现在很多职场人士来说,很多人喜欢玩跨界,很多人喜欢追求自己的内心驱动力去学习知识管理和内容管理,所以在社会上涌现了很多著名的知识IP,他们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却在自己的业余时间内将自己的知识和本领拿出来和需要的人进行分享,不仅成就了自己也使成千上万的人吸取了他们的经验,让自己不断的成长。之前通过各种方式也接触过很多相似的课程:萧秋水,秋叶大叔,龙兄....而彭小六的印象是因为感觉自己与他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处女座,IT项目管理,个人的精神的追求。除此之外知之甚少,所以还是想通过这样的共读方式和大家一起了解下这个“神人”也希望这本书正如它所说,能够颠覆自己的平庸,成为自己领域内领先的少数人。

【术语卡】

1.术语:通过阅读本书的目录,发现了作者有五大板块想与大家分享:

PART 1:时间管理:让自己的每一分钟实现价值最大

PART 2:职场技能:资质平平如何在职场上脱颖而出

PART 3: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决定你未来的路有多远

PART 4:知识体系:拒绝盲目学习,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PART 5:个人品牌:普通人如何从零开始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2.印象:看到小六本书的基本结构,已经大体的了解了他要给大家梳理的五大板块内容,每个主题都是层层递进的,只有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学到职场的必要技能和一些技巧,灵活的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经过刻意的练习,不断的坚持,最终总有可能会创立个人品牌,知识变线。

3.想法:菲利普津巴多在《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这本书里曾经写过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相对于那些明显以我们为目标的信息,我们更容易被那些我们“偶然听到”的信息所说服——这些“偶然”的信息似乎并不是针对我们的。也就是说我们对于那些明显针对我们的说服性信息,会有逆反心态。会有意识的对这个信息进行屏蔽。而对于我们“偶然听到”的信息,会本能的认为它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阐述的,会更加的客观。

例如:《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的情节,周瑜设计让蒋干偷听“蔡瑁、张允降吴”的信息,蒋干才会更相信这个信息是真的。如果周瑜直接跟蒋干说“蔡瑁、张允降吴”,蒋干可能不会那么的相信。这与我拿到这本书时的感觉是大同小异的,只有听别人提起过才有真正的内心驱动力去发掘它,去尝试的运用书中所介绍的这些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这也引起了我很多的反思,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如果发现目标是否也能如此这般思路清晰?是否也能够找到高效有用的方式来进行工作并且影响他人。在看完本书第一章后我想到了两个词“细节”和“坚持”。只有专注于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坚持做那些有意义而且很细节的事情,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也正如小六在书中反复提起的二八定律,用20%的精力去实现80%的时间效能,这也许就是他想带给我们的生命主旨吧。

【任意卡】

1.内容:当翻看本书的封面时,除了书正中央显眼的鱼骨LOGO之外,印象最深的还是最下面写的几行字:

“破除路径依赖,停止无效努力,重塑自己”

2.想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学院教授魏坤琳在《认知科学对终身学习者的启发》中的观点:

大脑有一下三个特点:

1、大脑永远想偷懒;

2、大脑永远爱新奇,渴望模式;

3、大多知识以内隐知识形式存在。

有时候我们在冥想时,会发现大脑内会随机的闪现出一个又一个的想法,如果你刻意的不去想任何事情时,这本身又是一个想法。因此大脑是每时每刻都是在工作的,可谓是勤勤恳恳的。但在有意识的思考中有显得那样的偷懒呢?还是说正因为大脑一直进行无意识的思考,从而使其在显意识上表现出很懒惰呢?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大多数注意和我们的全部觉察都被最显著的环境刺激所消耗的同时,我们还可能对缓冲器中的信息进行无意识分析,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从而使其进入决策和记忆中。所以只有在大脑不断的思考的时候,一次次的复盘和梳理各种学习方法,才能使这些道理牢记于心并能熟练的掌握它们。

3.印象:今天罗振宇在得到分享一个观点: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不是原理,而是丰富的知识。批判性思维只是思维原则,本身不能直接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不是批判一切、怀疑一切。批判性思维不是反求诸己,不是纯粹的概念推演,而是求诸外界、求诸知识的。也许目前的我就是抱着这样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开始阅读《颠覆平庸》这本书,也希望在共读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吸取其中的精华,掌握其中的道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颠覆平庸 整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