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淑梅,1937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1960年跑盲流至黑龙江省安达市,做了20多年家属工。早年读过几天书,忘得差不多了。1997年开始认字,2012年开始写作。2013年4月起,部分文字刊于《读库1302》《读库1304》,并陆续刊于《新青年》《北方文学》等,10月出版第一部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得到中央电视台"读书"、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梁文道"开卷八分钟"等专题推荐,《新周刊》、《南方周末》、《读者》等专题报道,并入选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2014年8月,出版第二部作品《苦菜花,甘蔗芽》入围2014中国好书。第三部作品《长脖子女人》获得2015华文评委会特别奖,2016年6月,出版第四部作品《俺男人》。2014年3月加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
8月27日上午亲眼见了这位老人并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亲眼见到的是一位这样的老人:即将八十岁,一头银发,一身黑色带花的及膝旗袍,肉色的长筒丝袜,稍微带点跟的黑色凉鞋,左手一个翡翠镯子,脖子上一串珍珠项链,那珍珠的白色衬得肤白貌好的老人更加端庄和秀气。老人目光深遂但温和,站起来很挺直,坐起来很端正,举手投足让你看到了那个年代被教养得很好的一位小姐,讲起来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逻辑思维条理,记忆力非常好,精神矍铄,为了调节气氛,会清唱几首小调。
你想象中不识字的快八十岁的老人是这样的:弓腰驼背,耳背眼花,易忘事,爱叨叨,一件事反来复去的自故自地说,她说的和你听的,词不达义,当然为了出席场合不会蓬头垢面但穿着呢也就是松松夸夸的奶奶服。
所以,你被惊呆了,听说过一些传奇奶奶的故事,但现场亲眼看到这么一个老人,你的感受更深刻,这位奶奶创新了人生的一种新体验,把别人眼里的不可能实践成了可能。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因果链条,不可复制,但可追寻。
她依然吃了那个时代的苦果。兵荒马乱的时代,纵然出生在家境不错的家庭,父母有文化,兄长有官位,但家庭成员成分复杂,她作为一个女孩子天资聪颖,也未能接受教育,却恪守“三从四德”的古训,和未从谋面的丈夫登记结婚,即使不如意,也守护终生。喜欢的,不是自己的,能咬牙忍下去,不喜欢,已加给自己的,也全然接受。内心的喜好是往下压的,这也会成为日后的力量。
她虽然未接受教育,但她身上是有文化觉醒的,精神世界不是干涸的,这是家庭给她的,和三代纯文盲的家庭有本质的差别,也就是说她身上是有慧根的。我想她如果能突破时代和当时当境下的局限,接受教育,走出家门,会是什么样的人生呢。局限在人生里是多么的可怕。姜奶奶的女儿说,姜奶奶从学习识字写字到写故事,是一个被启蒙的艰难和坚持的过程,她的妈妈是个很有心劲的人。其实我认为,姜奶奶的精神世界里有一些情素,这是文化人身上常有的那些东西,要追求点什么,实现点什么,它们在姜奶奶之前的人生里未被满足,之后,被女儿撩拨起来后,给自己内心的渴望找到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路。家庭其他成员有文化,自己组建的家庭不是很般配,身在其中的她会有一些未遂的心愿。
一个懂她的人帮着成就了她。牺牲或说奉献是那个年代的女人宿命,每当读那些过去年代女人故事,我的心都是痛的,谁有合肥四姐妹那么幸运呢。姜奶奶很不幸,即使生在那样的家庭也不能受教育,即使有那样有文化和开明的父亲,也要嫁给不是很称心的男人,她有一个女人优秀的素质,聪明、勤劳、大度、乐观,今天依然看到她身上很好的修为,可这样,就当然有丈夫和婆婆的疼爱和珍惜吗,不是的。幸运的是,她的女儿懂她,大家惊叹姜奶奶的非凡作为的同时,也被她女儿对妈妈的鼓励和支持打动。懂了才会更好地爱,遇到那些比自己还懂自己的人是人生很大的幸运,姜奶奶和其女儿就是这样的。姜奶奶从女儿里学会了为自己而活,学会了再老也可以实现梦想,姜奶奶过得很甜蜜,那些未竟的情素都在一点点变成满足和自豪。
无条件地乐观。姜奶奶说她性格好,一般人做不到,不生气,不计较事,乐呵呵。我个人认为,心情愉快智商高,整天愁眉苦脸伤害神经系统,使大脑脑细胞受损,人容易忘事,加速衰老。心大量大福报到。和你所经历的苦难和解,这些苦难才不会在你身上留下痕迹,姜奶奶是吃过很多苦的人,可你在她身上看到是岁月留下的美丽气质,而不是沧桑悲苦。
作为一个女性,我总觉得生活这个时代真是太幸福了,如果你愿意,没有姜奶奶所受的那些局限,做到姜奶奶那些并不是难事,当然得你想那样做,你愿意样做,只要你自己不捆绑你自己,世界尽是你的,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几乎完全是你自己的事,可你常常抛弃自己的爱和不爱的感受,也妄顾别人愿意和不愿意的感受,吆喝着做主人,实际上做足了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