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朴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出道20年来,作为一个歌手,他仅仅出过3张专辑。
1999年踏入歌坛,推出首张专辑《我去2000年》,一经面世,便掀起一阵音乐狂潮,当年获得中国原创歌曲年度新人鼓励奖、年度最佳新人奖、年度最受欢迎男歌手奖……时至今日,这部专辑中的《白桦林》《那些花儿》等经典曲目仍然是各大KTV点唱机必备。
突如其来的成名让他不知所措,天性忧郁、敏感、脆弱,不善与人交流的他只想单纯的做音乐,他开始逃避,这一逃就是4年。
2003年他推出了自己的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他没变,仍是那个让歌迷疯狂的忧郁王子,仍是那个用心做好音乐的大男孩。专辑推出当年获得“2003年中国音乐总评榜”“年度总评男歌手奖”“年度总评十大金曲”“年度总评专辑奖”等多项大奖。2004年更凭借此专辑获得“第十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 最佳歌曲奖、最佳音乐录影带奖、最佳男歌手奖等大奖。
纷至沓来的名利让他再一次迷失了,他似乎不属于这个喧闹的世界,这一次他又从公众视线里消失了,时间更久,大家以为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直到2017年,他的第三张专辑《猎户星座》问世,大家才记起这个任性的已不再年轻的“老男孩”,而这次距离上一张专辑的时间是14年。
在这个流量为王,“小鲜肉小鲜花”横行、三天不曝光就担心自己被替代的娱乐时代,这样任性的人,恐怕只有他一个。
2
公众常常喜欢把朴树描述成“神”,认为他神秘,不爱曝光,清高,孤僻,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这些词用在他的身上仿佛都是他“曲高和寡”的代名词,并非贬义,公众对他是格外宠爱的。
前几日,朴树上了《鲁豫有约》接受了鲁豫的采访,我们也第一次窥见了这个音乐才子背后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在镜头下,生活中的他非常腼腆,说话轻声细语,有着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称的干净与羞涩,仿若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天性不擅长与人交流的他,最自在的时刻是和家里养的两条狗狗对话,看狗狗的眼神温柔又满含爱意,他说自己看着两条狗狗在院子里互相疯闹就特别满足,觉得特幸福;也会为自己看到BBC纪录片中动物的生命延续过程而感动落泪。
正是因为这样敏感、脆弱的个性,才让他对痛苦与喜悦有着异于常人的体悟与感受,他做出的音乐也都带有这种特质,总是能打动到你的内心深处。
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于音乐创作来说,“敏感”当然是好的,但在生活中,却也给他带来了多于常人的痛苦。从少年时代开始,朴树就被情绪困扰,抑郁情绪时常侵扰,在他消失的这些年里,也同时饱受抑郁症的折磨,甚至曾经想过自杀,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感觉很迷茫,他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再一次迷失了。
3
2009年的一天,百无聊赖的朴树弹起吉他,随即感到非常高兴、快乐,心情大好,他知道自己的病快要好了。
2010年,朴树开始第三张专辑《猎户星座》的制作,2017年面世,前后耗时七年,为了专辑的高品质,他甚至开始重新学习编曲,学习录音,足以证明他对音乐的精益求精。
在这七年间,朴树要求他的乐队成员不准走穴,只专心做这一件事情,但这些成员也需要生活啊,朴树出道这些年来很少走穴,也不太会经营自己,而乐队每年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场演出,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乐队的生存。
在2015年,朴树不得不无奈的选择参加北京卫视的《跨界歌王》赚取外快,当被主持人采访时问到来参赛的理由时,他坦言最近缺钱,要拍摄专辑的MV需要一大笔钱。“朴树缺钱”成为那一时段媒体炒作的新闻热点,也让人略感心酸,他不是没有能力挣更多的钱,但是他没有选择成为那样的人,像商品一样给自己明码标价。
正像他在接受鲁豫采访时说的:“我觉得我现在生活挺优越的,我从没想过过更优越的生活。”
相比其他歌手来说,朴树是极其低产的,他非常注重原创,不喜欢重复自己,更不喜欢copy别人,对于音乐,他有着超乎寻常的严苛和较真,甚至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哪怕是一个旁人根本听不出来的细微的瑕疵在他这里都是通不过的。
在前不久“好好地||”演唱会现场,唱到感性之处,朴树表达了对新专辑后期的不满和纠结,甚至泪洒现场,不过他现在正在尝试接受不如意,虽然很难。
4
朴树让我想起了法国画家高更,高更一生特立独立,近乎疯狂的追逐他所热爱的艺术,为之甘愿忍受痛苦,英国作家毛姆以高更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宁愿成为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执迷不悟的傻子,冷酷无情的负心汉,却不愿意辜负内心的热情与理想。
朴树和高更一样,都曾经因为疾病的折磨而体验到了极致的人生,都具有让人又爱又恨的强烈个性,都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认为自己追求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
他说他现在心里还是矛盾和纠结的,目前的情绪比较稳定,但也说不好什么时候这个老朋友又会来,他还没学会和这个世界和解,还不懂得保持特立独行需要付出的代价,但,这可能就是天才的宿命。
对于外界的评价,他说:“我没有外界想的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糟。我只是和大家一样,一个有着复杂人生的普通人;一个还在学习和这个世界和平共处,寻找内心平衡的凡人。”
这世上,纯粹的人何其少,大多数人走着走着就忘了初衷,被时代裹挟偏离了原本的轨道,最终变得自己也不再认识自己。
有几个能出走半生,归来仍然是少年?朴树,算名副其实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