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前需要明白渠道的三大分类

现在各种渠道越来越多,让CP有点目不暇接,在选择的时候难免有些手足无措。但是这些渠道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类,不过在说这三类的区别之前,希望大家先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自身产品的垂直性;

2、明确做推广的目的;

3、选取推广渠道时的关注点。

如果现在对于这些问题还比较模糊的,在下面正文中或许可以得到答案。

推广前需要明白渠道的三大分类_第1张图片

一、刚需渠道

经常会有CP说想要下载量、激活量在短时间内快速攀升;或者是想要提高自己的app的关键词排名以及榜单排名。那么这一部分就是刚性需求,每个产品都需要的,即便是体量大如携程这类成熟型产品。

那么这就有了对应的刚需渠道,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以CPA结算的渠道都可以归入此类,安卓的各种应用市场均是,这里就不过多赘述;IOS以app store为主要流量入口,诞生了许多如友钱、钱咖这样的激励型移动应用分发平台,不仅可以导量,更衍生出了ASO这一概念,通过ASO可以实现关键词排名以及榜单排名优化,可以帮助app短期之内解决量的问题。(PS:ASO最初是针对IOS而言,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安卓市场的ASO,然而安卓的市场众多,各个市场的规则也不尽相同,真的去做安卓市场的ASO那成本将会非常高昂,这里不建议大家去尝试)

当然地推也可以算作刚需渠道的一种,但毕竟是偏传统化的线下推广方式,笔者这里就不作过多讨论。

这里有必要提一点,刚需渠道是简单的解决了量的问题,用户后续的行为完全出自自愿,并不能保证留存率,所以CP在选择此类渠道的时候应该关注的是下载量、激活量以及排名变化。

二、软营销渠道

在各大网媒上发布软文;各大论坛、贴吧上面发帖子;微博、空间九宫格;微信大号推送等方式,铠哥都将其归为软营销渠道。这些方式有一个特点,都并非基于官方的广告产品,而是以一种抗性不那么大的相对软植入的方式来打广告。

一两百块就可以在网媒上发布,但要么是在那些没什么人气的频道,要么是三流作者写的生硬文章,最终变成软文不软,连曝光都成问题,更别谈带量了。在论坛、贴吧上去发帖子也会面临被删帖的窘境。就目前来看,这两种软营销渠道效果并没有那么好。

微信大号推送,一是价格比较贵,二来每个人都会关注好几个公众号,一开始会去关注下消息,但是慢慢都懒得打开了,这也造成了原本你买了这个大号是看中其二十万的粉丝,但后来你才发现你推送的消息可能连十万粉丝关注到的都没有。

其中最为有效的还要算微博、空间九宫格,这种玩法比较多样,可以自由组合,不同的主题、配图,搭配上最新的话题热点文案,以此来吸引用户转化,而且微博还有转发的功能,可以实现多维传播,起到一个长期的曝光作用。

其实说白了软营销渠道做的就是大内容营销,通过有趣的内容来吸引用户,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如果是过于垂直的产品,做软营销渠道也许并没有办法很好的获取用户,CP在选择此类渠道时应关注的是品牌曝光的长期收益。

三、“品效合一”渠道

所谓的“品效合一”,其实是指兼具大内容营销以及大数据营销的新媒体整合营销模式,这种模式能全面实现品牌传播与效果实现。

这类渠道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依托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准确的大数据后台,比如粉丝通、广点通、今日头条等等就符合这一特点。

这类渠道相比前面两种而言,属于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如果没有相关投放经验的人很难把握好优化的方向,最终必定导致成本偏高。举个例子,一个女性产品在毫无优化素材的情况下通投给男性跟女性,那么必然导致流量的流失;一款只有安卓端的app通投给安卓跟IOS系统的用户,那么也必将流失流量。

这类渠道对优化者能力要求较高,为了避免CP在自己投放过程中花冤枉钱,铠哥建议找代理商合作,而在选择代理商的时候,尽量选择在业内排名靠前的代理商,不要贪便宜找返点高的代理商,否则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CP在选择此类渠道的时候就应关注下载成本、激活成本、注册成本、点击率、留存率等这些点。

说完渠道的分类,可能有CP会问,这三类渠道到底谁比较重要,笔者觉得优先级别应该是“品效合一”渠道>刚需渠道>软营销渠道。从长期收益来看必然是“品效合一”渠道最好,但是并不是说其他两类渠道就可以完全放弃,而是应该分清主次,以“品效合一”渠道为主,刚需渠道为辅,软营销渠道可做可不做,多管齐下才能达到一个引爆推广的效果。

不论哪类渠道,都有一个必经的试错阶段。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这个渠道适不适合,即便是试过一次之后成本不理想,也不能代表这个渠道不行,可能是自己的方向没找准,多试几次才能得出结论,这部分试错成本也是必不可少的。广告圈流传着一句著名的天问:“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既然试错阶段跟试错成本都是不可或缺的,那选对一个代理来为自己节省试错成本很有必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推广前需要明白渠道的三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