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谈讲六家,刘歆、班固论“九流十家”,均不涉及兵家。似乎兵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思想,又或者因“文”“武”的隔阂而不予收录?
事实上《吕氏春秋》就包含了不少兵家的思想,而且《不二》篇讨论诸子的学说重点时,涉及老子、孔子、墨子,并且提及“孙膑贵势”。
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
然而为什么“孙膑”会突然出现在这里呢?他不是常和齐威王、田忌研讨兵法、带兵作战吗,为何他的思想会被文人所知晓?这很可能是由于《吕氏春秋》的编著者,有一部分是来自解散后的齐国稷下学宫,而孙膑曾经和这些学者有过思想的碰撞所致。
那么“孙膑贵势”的“势”是什么?一般来说《吴孙子》指孙武的《孙子兵法》,而《齐孙子》指孙膑的兵法,然而后者在汉代以后就失传了,直到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了大量的兵书汉简,才发现了失传的《齐孙子》。当然,至今也仍有观点认为“吴孙子”和“齐孙子”还是同一个人物。
竹简《孙膑兵法·上编》被认为是孙膑所作,基本上是对话体,然而并没有涉及“势”的详解。若借用《孙子兵法·势篇》所说:“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与孙膑所贵“势”是否同一个意思?
《孙子兵法》的《形》《势》《虚实》三篇的主旨很连贯,《形》篇讲兵的质量、《势》篇讲兵的能量,《虚实》则是质量、能量的合理运用。其中《势》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头就说: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
在这段文字中,“形名”颇为费解,而下文也没有进一步阐述。然而在《孙膑兵法·下编·奇正》一篇中,对“形名”“奇正”都有深入的探讨。
李零赞赏此篇说:“《下编》十五篇中最有价值,要数《奇正》。《奇正》是很有哲理的一篇,内容讨论古代兵学概念中的‘奇正’……我个人认为,这才是银雀山兵书中最重要的发现,它的水平完全可以比美《吴孙子》十三篇”。①
《奇正》几乎是对《孙子兵法·势篇》的详解,并且从极高的哲学角度切入,把“形名”“奇正”深刻地联系在一起。
《奇正》篇说:“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分定则有形矣,形定则有名矣……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此处“形”字原文均作“刑”)
事实上名家也是善于出“奇”的,比如说“白马非马”,非得制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奇”论,然后辩倒对手。兵家在这一点上亦是一样的,只不过从《奇正》和《势篇》来看,他们已经将“形名”运用到了实战利益中,这应是3号兵家对6号名家的学说改良。
唐·理查德·里索的《九型人格》这样描述3号向6号的整合:
“经过整合的第三型人发现,通过献身于自身之外的某个东西,他们会矛盾地开始在自身之内成长为一个人……他们再也不用操心要用自己的声望、成功或地位来加深别人的印象,也不再要用牺牲他人来彰显自己。他们会用自己的才能去肯定他人的价值,并最终体验到自己的真正价值……他们对和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合作感到十分满足,并发现献身于他人会比过去只追求成功和好胜心得到更多的肯定、爱和更大的支持……”
《孙子兵法·形篇》就说:“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即是说,军队的质量上明显强于敌人,所以战胜是正常现象,也没什么可称道的,这就是修炼“形”。
《势篇》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军队能量的形成,和总体的管理相关,而不是苛求某个岗位的人发光发热,这是修炼“势”。
孙武、孙膑的战略思想均达到相当的高度。《孙膑兵法·威王问》就这样记录:“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吾闻素信者昌,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齐三世其忧矣。’”孙膑已经超脱了穷兵黩武的好胜之心。
在《孙膑兵法·篡卒》中有佚文:“……令,一曰信,二曰忠,三曰敢。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其中“信”和“敢”分别是3号型人和6号型人的高层德行,而“忠”又是6号健康的特点。
孙武、孙膑的兵法之所以能够超越后世,不仅仅因为本身在兵家的实践中有所建树,在理论上后无来者,也体现在他们将“形名”这样更为哲学化的概念引入,形成3号兵家对6号名家的学说改良。
文/似或存#《九型诸子-31》
①《奇正》之作者考——以《奇正》所透露的“名”的自觉为线索,秦飞 黄朴民,2014.02,《浙江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