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无形、无觉的窒息

朋友打来电话,说自己的学生,上七年级,也是同事的孩子,想转学,还要离家出走,反正就不想去学校。我想听他具体的介绍。

“这个学生成绩一般,但特爱面子。”从他的描述中可以感觉到朋友是挺在乎学生的成绩的,第一句提到的就是成绩,像这种情况极有可能给孩子造成额外的压力;“特爱面子”又是一切心理问题的诱因,它虽然很多时候会督促一个人不懈的努力,有尊严的生活,但有时候也会把一个人害苦。一个成绩一般,又特爱面子的学生,遇上了一位重视成绩的老师,学生的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我和他妈妈是同事,在一个办公室。”听朋友这样说,我的心就不自觉的紧了起来:这种生活太没空间自由了吧!家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港湾,在那儿心理上是自由舒展的;而学校是学生要塑造自己公众形象的场合,是对自己有期待和提升的。即使对于能熟练调控各种关系的成年人来说,也总是想有点儿自己的灰色部分,或者是过度成分。更何况对于一个极爱面子、又处于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的中学生呢?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他的家和学校是没有分开的,相当于自己一点儿隐私都没有:在妈妈和班主任之间自己是通透的,一览无余的。母亲关心孩子,在办公室难免多说几句他在家的表现,借以问问班主任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班主任也觉得既然是同事的孩子,肯定在平时也会不遗余力的多关照一二。在当今这个成绩好就一好百好评价的指导下,孩子肯定在学校不愿提家里,在家里不愿提学习。但无论他愿不愿意,他的生活都是全裸的:因为母亲和班主任是有足够的沟通时间和空间的,而且只要有机会沟通就极有可能以他为中心。孩子如果想掩盖什么或想借力缓冲以图改变自己什么,恐怕都没有时间和机会。

“他的家庭是重组的,他是他妈妈带来的。”对于一个初中生,一个极爱面子的初中生,这又意味着什么?家庭的破碎和重组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极大的变故,会使心理的支持系统紊乱。更何况对于一个极爱面子的青春期的孩子!这会在他的意识里增加自卑感和不安全感。这或许是孩子一生都不愿提及的痛。而现在,他的这个痛完完全全、清清楚楚的被他的重要他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所了解。或许老师对他持有的也只是更加同情和关心。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很难这样豁达的理解别人的好意。对他而言,这样的事情别人关心还不如不知道。但这一点,他是无法做到,因为他妈妈的存在会让他的所有老师都知道他的情况。这在他心里难免有自己的事情自己无法做主的怨愤。

“各科老师都很关心他。一般讲过的题都会把他叫出来再单独问问他理解了没有。但是,他好像还很不领情。老师们不也是为他好吗?”朋友不解的描述着。其实对一个人好还是不好,这不能依据你的理解,要看对方的感受。所以要站在这个学生的角度来体会一下:他成绩一般,所以学习至少说是他不太擅长的事情。总有几个人拿自己不太擅长的事情问来问去,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感觉?更何况有的老师还极有可能把他反应被动或消极的情况不失时机的反馈给他的妈妈,他妈妈也有可能为了回报老师的“呕心沥血”而对他又做了及时的反应。这种反馈和回报加上他的复杂心理也极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精神分析专家曾奇峰说过:如果想让孩子不想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他面前不厌其烦的唠叨学习有多好或者不停的催促他学习,这样他就会越来越讨厌学习。

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下他平时的同学关系:他妈妈是教师,班主任又和他妈妈在同一个办公室,任课老师又很关心他。很多学生会理解他一定享受着很多优待(虽然这些别人眼里的优待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这样理解,他们心里难免不平衡,不平衡了就会对他另眼相看。这样,他不仅在家长、老师的局促空间里被压抑,在同龄人的环境中也会生活艰难,不被理解和接纳。

“他现在想转学,想离家出走,反正就不想去学校。”朋友又重复了一遍学生现在的情况,焦急自然是有的。问我怎么办。我说: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有他自己的成长空间,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灵魂归属地,让他自己感受自己在主宰自己的生活,让他获得自己的生活权。

其实,生命的展现形式不同,修炼的方式自然不同,谁修炼的都不够,我们也同样需要成长。我们也要学会期待孩子成长。无论是谁,你都没有资格用自己的思想绑架别人的思想,即使他是你的孩子。如果你绑架了他的思想,无异于扼杀了他的生命意义,虽然你明明是爱他。你想让你最爱的人生命没有意义吗?如果不想,就要学会放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边、无形、无觉的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