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天下来,暖阳下的终于不是狂风了,春天的模样突然就让人喜欢上了。舒服,温暖,清新。
这样的日子其实特别适合踏春和登高,会让人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天气再热一点会烧的每个人都燥得慌,同时会伴随雨水,虽然北方干燥不太容易有雨,但是哗哗的下也是常态。
这连着几天画画都陷入到怎么都画不好树的陷阱里,本来节前就已经在修改这部分了,现在却有一种越改越改不完的感觉。而且连着几日painter都是打开就是常规界面就不是最顺手的样子,就得专门去调整。虽然不是难事,但是加在一起却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专门几天的时间我都没怎么去仔细碰这部分,想着不这么关注可以有一个不同的解决思路,但是愈发不得其所。
陷入了一种“麻木”的状态。
你感觉不到修改中任何细微的变化,你感觉不到有没有完善,你感觉到的就是你不是在作画,你是在看着笔刷晃动或填满或涂抹。
至于说着急不着急,我是真的没什么好急的,这情况以前也遇到过,还不止一次,一般都是在长时间重复后产生的,自然而然可以被解决的。有什么好急的~快刀斩乱麻的法子就是放下这部分换别的部分完善,但是最终还是得回到这个问题上,虽然那时这问题也没了。若说这次临摹后开始自己作画,我觉得那时候才真是让我抓耳挠腮的时候,现在这才哪到哪呀,撑死了算是后续暴风雨前的沉默而已,没让你吓一跳似的承受那痛苦真的算仁慈了。
可能画画也没什么,不过就不像写文章或者写作文一般,更像是论文或者写一本书写一系列的故事。不是说每天一幅画不可能,只是你究竟花费多少时间在上面呢,你有要完成什么程度,如果只是简笔画,那不是我想要的方向我也不感兴趣。如果是自己看着有点意义,那我无法保证每天都能完成。
不管是画家、作家,作品的广为人知都是精心打磨的一个成果,好像看起来几个月几年完成一幅作品,其实并不只是精益求精的追求,更多是完善或者自我打破重建。哪怕是小白文,作者至少也是有时间消耗在上面的,更何况是那些你觉得看都看不懂的作品了。
很多人总想从一幅画里探索到画者的想法,可是那作品不是一蹴而就,很少快速完成的。这过程中经历的一切哪怕是光线的不同,可能都会被画进作品的情绪里。有些研究人员甚至拿X光来研究作品的“骨架”以为从中得到什么秘密,说实话,人的年龄状态心境不同面对一件事的解决之法和面对的心情态度也不一,但是我却是想骂人。这玩意不是寻宝游戏,虽然研究它算是有一点意义,但这不是你把衣服扯开经纬来研究的原因。
不过,我好像懂了点什么,不确定性只是因为没去实验,或许有一天我会真的懂吧。
不想成为名家的不是好的求学者,想成为世界闻名的画家也是每一个画画者的愿望和期待吧,那至少意味着巨大的利益收获。不过确实有人抱着“不被商业化”的心在做事的,我也不确定这里面又有多大的成分是说给人民群众听的。我无所谓,我没有看法。
这大半年来关注这个领域,以至于什么知名无名的看懂看不懂的什么欣赏的来厌恶得紧的都看了一些,突然觉得这世界上真是最不缺图画的,可能也在于本来景象就是人生之初就接触到的东西。人们普遍看画都觉得要么没什么新意要么是真看不懂这玩意为什么叫艺术,其实都挺正常,即便算是半个科班出身,我也只能说平庸的作品占大多数,而真算是艺术的去了解了解创作的背景对理解也有帮助。
我记得前几年在逛淘宝的时候,突然觉得全是平庸到让人恶心的“物品”,如果时装周的服装算是不错的欣赏物,那这日常可见的简直就只是遮体而已了。看懂一个时装不需要了解所谓的服装史,只是杂志或者各个编辑的介绍就足够了,虽然大部分平庸的作品也被说成是不错的,就像大家眼里的不是黄的就是绿的这点,去关注细节和品牌的风格对于真的理解有帮助,没必要觉得那遥不可及,虽然一两眼间肯定看不太明白。
加利亚诺时代的Dior值得一看,同期其他品牌的设计也是大家互相尽心尽力,互相想挣个霸主的地位来,谁也不会在强者如云的时代懈怠。但这之后的迪奥简直就像这几年的苹果一般,平庸无奇,连带着整个时装周的作品大家都像应付了事一般。这几年都不需要看底下的标注,看一眼照片就知道是不是香奈儿的,可见每年的变化是多么细微至没有的地步。
除了几个顶级的品牌平庸化之外,前几年的亚历山大麦昆的作品算是一股强烈的冲击,不过非常可惜的天妒英才了。其他设计师也算是不断挣扎的推陈出新,包括结合科技,这算是一个没有第一的时代。
而看时装的作品,除了纽约时装周外,不要用所谓能不能穿出街来评价,你这就像问绝世美女会不会生孩子一样。当然,一两句间也解释不清究竟要看什么,总之看时装跟看名画一样,了解介绍可有可无,更重要的是品味出自己的东西来。
总之,像名酒不能当啤酒‘灌’着喝一样,不然伤己毁物。
哪怕是四大时装周的时装也不是各个都是精品,或者各个都值得瞩目的,这里面二八定律同样适用,甚至在一枝独秀的时代,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家的事。不过这些比起日常也是有美的表现的,或者更能表现出穿着者的身材或者平铺不起眼穿上迷人心扉的,我觉得这样的作品就跟日常看画展一样,可以大步流星看,但是看到喜欢的停下来是值得的事。
对作品有时候真没必要事后诸葛般去总结,因为这也挺自讨没趣,有时候明明没有的意思也活活被传言出了意思。有那个时间围观也好探索也好真不如去研究藏宝图或圣经了。
至于左说右说的溢美之词或者不说人话的介绍词,就把这当成美丽的泡沫吧。
我突然间想到了曾经去书店买书的时候别人谈话的内容,讲的是不是人人都能当画家,得有名。我没法拿什么“事实”反驳,这样的认识放在任何领域都会有人这样表示的,这算是一种事实,但我也得感谢这样认知的人,要是你们也上路,这路得多拥挤呀。
即便是科班出身,这里面的也会有大部分人不以此为生,或者做着做着不做了,或者做也不往上做,总之,三分之二的人就这样自然而然被筛选下去了。这个时间维度再拉长,又会有一部分人消失在这条路上。真正做到最后的可能就那么几个而已。
所以,除了各行各业最底层外,想走任何路任何路都不拥挤,因为只是“走上这条路”这一点就可以筛下去很多人了,所以真要想走什么路,走就好了,简直没有任何好怕的。
可能会有人说,谁不知道这个道理,金字塔尖能有几个人,那是谁都能走的吗!讲真,底层永远不缺人,你想在里面挣扎谁也不会阻止你,感谢你还来不及呢~至于塔尖,确实没几个人能走到,你还可以说就算走到了能待多久这样的话。我的话永远说给想做又不太敢做的人,这世界上哪怕塔尖也不是一帆风顺,所以做好战斗一生的准备是必须的,只是你在上面就会减免人世间更多没必要的琐碎的烦恼,这是最明显的回报。
当然,道理说得再明白再切实,也会有人视而不见甚至当屁话看的,无所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