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NO.3
今日触发点——判断与决策
判断与决策的永恒性
判断与决策时刻都在发生,此刻,我敲击电脑,我的判断是完成一篇读书记录能够提高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认知,因此,我的决策是读书结束后,一定要形成一份属于自己的思考与心得体会。
生活中,有时,需要通过判断与决策让事情变得更清晰、更正确;有时,也不需要将判断与决策可视化,毕竟那样可能会很繁琐。
一切都是一种选择与决策……
但是,无论怎么样,判断与决策就这样永恒地存在着,很多时候,直觉、惯性,让我们轻而易举地判断、稀里糊涂的决策,结果是判断是不准确的,决策是有误的,结果是后悔的!
即便成功也是没有来由得来的,这样的成功最可怕的结果是它不可复制,但却滋生骄傲……
对于判断与决策过程的茫然与不知所措,就是正确的决策不知道好在哪儿;错误的决策也不知道偏差在哪儿?
因此,做一件事与做一百件事儿的意义与结果是一样的,无法获得实际意义上的成长与提升……
自我连接:洞察直觉性的判断与决策
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做着判断,进行着决策,直觉的判断,有时,会将一个人带到极其恐怖的境地……
此刻,我正在撰写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写了快三个月了,仍旧没有成型,当再次提笔,继续往下写时,又出现写不下去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的判断是“你的能力好差啊!你是不行的,你是不可以的,这么难的东西,你一定写不出来的……”
带着这样的判断,我的决策是:放弃吧!不放弃,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啦!放弃写,放弃读书,放弃自己……
于是,整个人的情绪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与沉闷之中……
前面的路,仿佛被堵得死死的!随着判断的越来越肯定,做出的决策越显得绝望!
似乎没有任何可以回旋的余地!
认知更新
新认知1:人的直觉是有缺陷的。我们的主观判断是存在成见的:我们特别愿意在没有任何证据的事情上得出研究论文。(pxv)
纠正:在是否具备撰写论文能力这件事情上,我是没有证据证明我能写出来、还是不能写出来的!现在写不出来,也不代表经过学习后,仍旧写不出来!
新认知2:人在放松惬意的情况下,更容易取得完美的结果。(pxvi)
纠正:在自我否定的情况下,心情越来越糟糕,沮丧,真的不想写啦!
新认知:当面对难题时,我们往往会对相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却忽略了自己已经置换了原始问题这个事实!(pxxii)
纠正:原问题:论文第一部分的第二与第三部分之间没有找到很好的衔接点!
新问题:自己是否具备完成撰写论文的能力!
原问题的答案找不到出口;新问题的答案简单粗暴,“我不行!”
因此,简单粗暴的答案是为了回避原问题!
行动跟进
1.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即不是不行,而是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2.关注于当下的真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即阅读资料,捋清逻辑关系;
3.不轻易否定自己,让心情好起来,效率才能提高!
作业
1.如果你想逃避,你做出逃避的判断原因是什么?
所谓逃避:就是暂时性的放弃!
当我想要逃避时,做出逃避的判断原因是:
第一,主观方面
自我否定:我不行,自暴自弃;
自我妥协:时间不够、精力不足,那么,就放弃吧!
自我安慰:身体健康更重要、兴趣更重要……
第二,客观方面:态度、组织、价值判断等
2.如果你已经逃避了,你做出逃避决策的假设是什么?
如果做出逃避的选择,我的假设是这项工作或者任务可能会耽误我的时间,耗费我的经历,干扰到我的目标。
思考
1. 我为什么从来没有放弃“放弃”?
因为人生的存量是有限的,唯有“放弃”,才能获得“新增”,才能让人生这个容器有流动,有新鲜的资源涌进。
因此,我觉得,“放弃”不是坏事,关键是“放弃”哪些是最重要的!“放弃”与人生无关的、与成长无关的,与目标无关的,这样的对放弃的“放弃”是一种自我成长的体现!
2. 我为什么在放水这件事情里从来没有“放水”?
放水就是糊弄,就是降低原本的标准,就是为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教育是行为的改变,标准是改变幅度的大小,标准降低改变幅度变小。
而标准的调整是受时间、精力的变化而产生的,RSQC模型应该就是调整“放水”的一个重要模型,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可以借助RSQC模型进行“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