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呐喊

鲁迅的呐喊就是为了喊醒沉睡的大众,意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政府的腐败和老百姓的疾苦。由此,他写出了很多小说,希望读者读后可以在睡梦中警醒。但是有个问题,依旧有很多人看不懂他写的什么,他想表达什么。由于其文章的文学性,自然屏蔽了一些读者去了解他真实的想法。

如何写出更通俗易懂的文章,让读者可以明确的了解你真实的想法和表达的核心思想。而我的文章就是结合自己的经历,用生活中的事情来说明你想表达的思想,能够读懂的人会更多,说白了就是通俗。同时,文字简单明了,不具备太多文绉绉的词语,贴近大众。自然目的就达到了。。

比如说,四大名著,有几个读懂其内容?作者在追求作品其文学性的同时,已经把很多目不识丁,文化程度低的老百姓屏蔽在外了。但是,类似于大白话的文章还是有更多的人读的懂,看的明白。所以,我愿意把文字写的通俗易懂,结合生活经历的琐事,去呐喊,去影响身处彷徨中,睡梦中,想不开的读者。

另外,文字用词,刁钻,毒辣,讽刺,一针见血(xiě),又有点嚣张,又有点趾高气昂,可以激其读者内心的挣扎和欲望。看的人并不太认同,并不觉得舒适,也并不觉得是贴合实际,总结下来,揣测是我的内心狭隘,偏激没有修养,才出语不逊,肆无忌惮,反感和不舒服可以占其内心绝大部分。虽然读者是极度的不适,甚至想屏蔽,但由于其好奇的心理,就是想看看你能嘚瑟到啥程度,没事图个乐,反而每篇都看完了。

文字自然会在读者内心留下痕迹,也许痕迹并不浅,可能读者会记住一辈子。或许文章内容,在时间的推后中,逐步的消化而趋同于内心。利弊各半,或许将来利大于弊。

由此,虽然读者从文字中获得了一些积极有意义的收获,却和我本人渐行渐远。从人性的弱点来说,人都是希望作者谦逊而有修养的,讨厌或者反感,持才傲物,给个杆子就往上爬的。积极的意义在于,读者有了收获,消极的意义在于读者的心不再贴近于作者本人。换句话说,作者失去了读者人心,反而刺激了读者意识到作者想要强调的问题。

几千年形成的所谓的封建思想,不可能一下子就变了,或者说现在也依旧没变的更好。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攻击性和讽刺性的文章往往是增多了对于作者的厌恶,事实上,读者却在逐步的收获更多,因为毕竟不舒服的文章刺激他有所变化。

这个逻辑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极度不认可的人和文章,却让自己受益匪浅。极度排斥和打击的人,却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只是,许多人并不可能真实或者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最终结果是,恶言恶语的人无形中帮了自己,甜言蜜语的人,却把自己带入了深渊。

自己对于好坏人之分,往往是相反的。比如,手里有股票之时,偏有人说暴跌,所以群起而攻之,但也有说要涨停的,听起来舒服也是很好的朋友。事实结果是,暴跌收场。被自己攻击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坏人,是在帮自己。甜言蜜语,顺了自己心气的人,协助自己继续加仓,导致巨亏。而这样的人,就是了解我,懂我的知己。换句话说,当我要跳楼时,有个人鼓励自己跳下去,说懂我,看好我,于是,毫不犹豫的就跳了下去。最惨的是,他那么懂我,他他妈的不跳没事,还乐。

人性如此,拿别人的屁股当嘴亲的又何止一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迅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