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人口从1亿到5亿,真是“苏湖熟,天下足”吗?

神州日知 乐儿

1000年人口从1亿到5亿,真是“苏湖熟,天下足”吗?_第1张图片

迄今为止,中国土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人口仍居世界第一。

人口数量众多,其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春秋战国战乱纷飞,秦一统六国后,人口已达2000多万,到东汉末年,人口已达5600多万,是中国人口数量的第一个小高峰。

随后,南北朝五胡乱华,战乱频繁300多年,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唐朝建立以后,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前,150多年的稳定生活才使人口突破东汉末年水平,达到6000万,成为我国古代第二个人口高峰。

但是,人口真正的突破,还是发生在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过亿的王朝,比唐朝是差不多翻了一番。

经过元明,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我国人口数量已高达两亿,形成人口历史上的又一高峰。

此后虽然战乱频繁,但人口一直保持增长,到建国初达到5.4亿,是道光时的2倍多。

那么,问题来了,以当时的科技水平,如何养活这么多人的?

1000年人口从1亿到5亿,真是“苏湖熟,天下足”吗?_第2张图片

首先看看大宋的情况。根据大观4年(公元1110)户部人口统计,当时宋朝的户数为20,882,258户;口数为46,734,784口,平均每户约6人,宋末人口已达到1.4亿。

南宋时,尽管丢了半壁江山,但人口峰值也接近1亿。

那问题来了,以宋代的耕地面积、粮食亩产量,如果养活过亿人口?

要回答这个问题,如何得知道你消耗多少粮食才能养活一个人。

司马光曾说:“十口之家,岁收百石,足供口食。”

可见,一口人一年平均六石米即可。

那么,宋朝的农田一年能够生产多少粮食呢?

1000年人口从1亿到5亿,真是“苏湖熟,天下足”吗?_第3张图片

由于农业技术的改进、海外高产稻种的引进与推广,宋代南方的稻田平均亩产约有二三石(米),低产时也有一石,最高时亩产量可达六七石(谷),这个产量差不多是战国时期的5倍、唐代的3倍。

所以,由于高产稻种的引进推广,史学家认为宋代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绿色革命”。

这场绿色革命包括大范围实行复种制和提高亩产量,并取得突破性成就,所以称其为“绿色革命”,应不为过。

据估计,宋代的垦田面积达到7亿多亩,超过了唐代。以宋代的粮食亩产量,再加上江南已普遍复耕,用7亿多亩耕地养活1.4亿人是没问题的。

据推算,江南富庶之地每个农户可以养活2.35个五口之家,粮食商品率达40%。

民谚:“苏湖熟,天下足。”由此而来。

1000年人口从1亿到5亿,真是“苏湖熟,天下足”吗?_第4张图片

据评估,北宋的粮食商品率约为17%,宋代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食在4000斤上下,跟1984年每个劳动力产粮4379斤的水平大致相当。

换言之,宋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大量粮食得以成为商品粮,流入市场;大批农业人口得以脱离土地束缚,进入城市生活。

宋朝也是历代中城市人口率最高的一个时代,“通都大邑,不耕而食者十居七八”。

赵岗等学者的研究显示,北宋的城市人口占20.1%,南宋时达到22.4%,南宋鼎盛时城市化率可能达到30%。而清代中叶(嘉庆年间)的城市化率约为7%,民国时才升至10%左右,到1957年,城市化率也不过是15.4%。

如果以1亿人口计算,即有超过2000万的宋朝人成为城市居民。

其实,我们知道,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口数量已达到5.4亿,是宋朝的近4倍。同样的问题,这么多人究竟是如何养活的?

1000年人口从1亿到5亿,真是“苏湖熟,天下足”吗?_第5张图片

一是老天爷开恩,明朝末期时,冰期的到来使得粮食减产,社会动荡,瘟疫频发,人们生活苦不堪言。到了清朝,气温回暖,逐渐复苏的土地带来了粮食,人们的生存有了保障。

二是科学进步。虽然清朝时鼠疫和天花猛烈爆发,但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西医和西药也被带入了我国,使得因传染病而死的人的数量大大减少。

三是清朝实行的民族分离政策,虽不利于民族融合,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断绝了流行病的传染,保留了人口。

四是政策得当。清朝在人和地之间的关系政策做的比较好,征税有据,农民有活可干。大家愿意干活,愿意挣钱,更加愿意多生孩子来帮忙。也因此,人口数量迅速上升。

同时,清朝在扩展土地之后向边疆地区移民,除了早期藩王的动乱之外,内地未受大规模战争的"骚扰",加之朝政良策,人口活动范围扩展到历史之最。

1000年人口从1亿到5亿,真是“苏湖熟,天下足”吗?_第6张图片

我国古代"无比坚实"的人口"底子",为我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从有记录以来我国的人口就在不断增长,虽然缓慢,却持续不断。

若是遇到太平盛世,人口增长则更加迅速。但比较下来,我们能够发现每个朝代的人数虽然不断增长,但亦有因战争打仗等使得人口减少,人口总数在极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无法突破6000万,直到宋朝的“绿色革命”发生。

常言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但历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让我们遇见未来这么简单,读到深处的人一定明白,读史只不过让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动性去创造未来。

关注日知录(微信号:dirizi001), 读典,品典,用典;新解世间事, 知人,敬人,做人。 重逢神奇,再见惊艳,快乐天天。喜欢,就关注一下呦。好东西当然要分享呦。

你可能感兴趣的:(1000年人口从1亿到5亿,真是“苏湖熟,天下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