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临大事有静气。”
这句话忘记是从哪里得到的了,只记得是大学时期默默给自己定下的一个目标,但除了作为心理暗示之外,当时也没有做太多实际的事情。
站在工作三年的节点,对自己又梳理了一下,发现其实这部分虽不至于非常优秀,但做的还可以。
对于成年人来说,无论是什么事情保持情绪的稳定是很有帮助的,尤其在工作中更是非常必要的。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我总结了一个保持情绪稳定的三角模型,帮助自己后续的提升。
当然,这篇文章的前提是我把世界看作是各种事物的集合,我理解情绪的本质是我们对待各类事物的态度。
不认可没关系,如果能引起你自己对于情绪的一些思考,那么就达到了这篇文章的最大目的。
一、见世面——保持好奇心
一个见过更多世面的人,应该是更容易客观的对待各种事物,更容易保持情绪的稳定。
对于什么才算是见过世面,知乎上有一个高票答案让我不能同意更多,下面我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感兴趣可以到知乎大V“混沌椰子王”的主页查看原回答。
见过世面有四层:
第一层,知道天有多高
知道这世间的顶点在哪里,见过很多高贵美好的事物,见过高楼、见过大海、见过奢华的生活。
第二层,知道地有多厚
也就是知道世界的坑在哪里,见识过这个世界的不完美的地方,贫穷的地方、阴暗的人等等
第三层,知道自己在哪里
这部分即对自我的认知和定位,你对自己有多少了解,你愿意接受吗?你希望自己到达那个位置?
第四层,知道世界还有左右
存在即合理,世界不止上下,还有左右。
我们皆不完美,包容每一份不同,理解每一种存在。
这四层代表了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比一层困难,大部分终其一生实际都是在第一层里转悠。
在没有得到更好的解释之前,我选择接受这个框架。
有了目标是好的,如何能不断的去见世面呢,我认为应该是——好奇心。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积极面对新事物,才可以在见世面路上一直走下去。
话说回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能不断的见识新事物,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于我个人,也是最近一年才开始感受到身在一线城市的便利,我可以很方便的去喜欢的歌手的演唱现场、可以去看各种话剧音乐剧、可以看各种正常的奇怪的展览、可以见到不同层次的人和事。
当然,也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就是在工作中也要保持好奇心,在做好本职工作后,尝试一些有关联的其他事务。
二、好心态——凡事总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见过世面,那毕竟是外界的人和事,与你关联不大。
“情绪管理,保持稳定”,但知易行难,真自己摊上事了可能还是发虚,把一切全都抛脑后了,结果还是该慌的慌,该生气的生气。
所以,我先给自己做了一层心理建设:凡事总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基本假设:
1、我相信万物背后总是有存在的道理,工作生活中的事物也必然有规律可循,对应的问题也一定会有解决的方案;
2、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往往都会存在重复的现象,即使不完全一致,也可能在某些要素上有相似,每件事情可以看成不同的分形组成,处理事情时缩小尺度进去,放大尺度拉回,不同的分形组合可以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
综合以上两条,有了以上的凡事总有更好解决方案的想法,我会把它作为我生活工作面对事情的一个元起点。
有了这个,面对复杂事情,我不会惊慌,因为我知道肯定会有解决方案;面对简单事情,也不会轻视,因为我知道解决方案有很多,可以完成60分,也可以思考找到80分的更好的方案。
基于此,延伸出一些工作的方法论,比如:
系统框架式思考,更全面的定义分析问题,列出不同解决方案;PDCA循环工作模型,进行不断迭代,每一件事都值得认真对待等等。
以上,当然也还是初级阶段,希望后面能真正的内化成为真正的元起点,也希望基于此延伸出一套高效高质量解决问题的多元思维模型。
三、多挑战——提升心理承受阈值
好啦,有了对事情的心理建设,那么接下来肯定就是要实操了。
亲自下场去做,你才能感受事物,感受自己面对事物的心态波动,才有可能在情绪管理中占据主动。
关于情绪稳定,这里不介绍做事的具体方法,而是强调多挑战,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阈值。
不断的挑战有难度的事情,面对有难度的复杂局面,然后这类事情做多了,再遇到类似的或者难度没有这么大复杂度没这么高的情况,你还会有很强烈的情绪波动吗?
生活中自己能掌控的我能想到的不太多,更多的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变故,亲朋好友的争吵等,不具备太多自己可掌控的刻意练习挑战的场景。
那么,最容易的就是在工作中了:
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些对自己有挑战性的难度系数高的事情,主动去争取,努力去做吧。
以我做过的两次线下活动为例,首先对于线下活动说一下我的理解。
线下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现场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有提前可以预想到的,也有不在预想中的;
组织者能做的就是对能想到的做好各种预案,现场突发且不在预案中的就要见招拆招了。
这很考验组织者的应变能力,而一旦情绪不稳定,慌乱或者生气,都有可能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率。
17年我第一次协助做一场比较150人左右规模的线下活动,当时人手少、事情多、任务重,在计划中的事情还应接不暇的情况下,出现了几次小事故。
我仍然记得当时自己的慌乱状态,不仅是心理上还有行动上的,这使我面对事件已经失去了客观理智的状态,表现有多差相信当事人都会有感触;
虽然当时事情解决了,但我在这个里面几乎没有起到太多正面作用。
而到了后来,又经历过多次的线下活动组织,再到自己第一次全程统筹一场500人规模的线下活动。
那是我第一次统筹这么大规模的活动,依然是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准备了一个月之后,活动现场依然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回想当时解决的方式可能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至少那个时候我的情绪是较稳定的,再没有经历最初的失控时刻。
前后的转变,一方面是业务的成熟,经历了磨练,面对一些事情也有一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此前已经做过类似的挑战,心理的抗压性变强,也就是能让你产生波动的阈值已经变高,再做类似的事情,情绪会更稳定。
四、总结部分
好啦,上面介绍的就是我关于保持情绪稳定的思考,总结一下就是:
保持好奇心让自己多见世面;
然后面对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好心态——凡事总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最后,在做实际事情时,主动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阈值,综合起来对于自我情绪管理的掌控会越来越高。
最初这篇文章只是有了一些关于情绪稳定的想法,在写的过程中,基于系统思考的逻辑尝试寻找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发现这三大件是可以形成一个简单稳定的三角,互为倚靠,不断促进,帮助更好的稳定情绪,这样不就是一个思维模型吗?
于是,形成情绪管理模型1.0如图:
当然,情绪是感性属性,思维模型是理性属性,两部分是有一些冲突的,因为没有完美的人,没有人可以一直保持情绪稳定,生活不易,每一个成年人也应该有崩溃的时刻。
对应到三角模型就是从内部崩溃,然后就可以重新搭建三角,而每一次的打破重组又是一次提高的机会。
这样,这个三角模型就完整了,我把它命名为情绪管理三角模型2.0版本。
以上,就是目前我认为可以称之为一个保持情绪稳定的思维模型了,虽然还很粗糙,但至少在我看来他的逻辑是自洽的,以前没有特别关注研究过情绪,这个就算是给自己搭个框架,后续会多留意学习情绪管理,也会不断的升级模型的版本。
同时这个模型更多是“道”的层面,至于具体的操作方法模型,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等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我会总结出来分享。
写在最后
说回标题的由来,“每临大事有静气”在大学时期是我遇到大事时给自己的心理暗示,但它的问题是字太多,又太文绉绉了,一点都不洋气;
而且每念一次,都彷佛给自己一种即将面对无比重要事情的暗示,这很不好;
所以后来一般我都是在心里默念“Inner Peace”,意为内心平静,又简单又洋气,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