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作繁琐,深感烦躁之时

有了烦躁的这一指示灯,表明进入了学习区的自己力不能及的领域,所做之事,要么繁琐到自己不耐烦的程度,要么是无从下手的新事项需要自己去趟开一条新路。

往日习以为常的例行公事,那种亲切的近乎襁褓的温暖消失无影踪,那种畅快感无从找寻,那种当日事当日毕的成就感也阻滞不前。

身处烦躁漩涡中的我,是极难跳出这种“烦躁-停滞-更烦躁”的负循环,如同局子中的人不能在局外俯视看清,只盯着眼前的困难事项而焦躁不安,团团转悠。

准确来讲,烦躁情绪,一方面是事情本身之难,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自己的完美主义,认为不能完美完成就等同于不去完成不去因此而暴露自己缺陷以此维护自己那可怜的掩耳盗铃的“完美”形象。

此外,对陌生情况的退缩,好似退到原有既定的熟悉事项任务的那中洞穴般的环境中才安心“自如”,只承受杯中风浪的程度,才能掌舵而不怕沉船。

烦躁之后的停滞,就像是一种惯性,除非有意识去发现,从过往的经历去仔细复盘,才能提前立定脚跟,不跟着惯性滑向那负循环的轨道中去。

之所以一直提及循环这个概念,是因为循环的理论实在可怕,正如路遥<人生>里所言,人生的路很漫长,而关键的就那几步,若在那几步的扭转点,不能自己掌舵而让其随风飘荡,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而握住命运的琴弦,抓住那几步,不是天然赋予、自然命定,而需要经过几多的坑,犯过无数的错,才能养成,也可以养成主动的意识,主动去搜索自己脑子进而行动的Bug,而要排除脑子的Bug,非坚毅、耐性而不能,非细致、全面而不能。

而这些不能称之为方式、只能是经由其他可操作方法论而日用不知形成的诸如耐性、细致等等品质。陷入烦躁困境中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种可操作的品质养成方法论。

我的一个心法和行动,就是小步快跑,尽快跑完全程,哪怕爬着滚着过一次训练的终点。先完整地完成一次,就提前探查,感知路途艰难几何。

在烦躁的时候,也别游离回到舒适区,而是直面困难,大任务拆成小步骤,不断往下拆解,直至可以行动的那一步,接着就一步一步地往前,每做完一步,激发强烈的脑补,形成自己的进度条,每一步都算数,哪怕大概率是每一步都可能显现不出效果,但自己去脑补自己的进度条到了那一步。

这样一来,起码转到专注事项本身,而自己的那种畏惧的情绪慢慢就消失隐退了。用一步步的自我感知的进度条的累积,去形成事情的正反馈。有了正反馈,一切就好办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工作繁琐,深感烦躁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