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考试,往往都开卷

最难的考试,往往都开卷_第1张图片

-1-

在上大学之前,我对考试的印象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死盯老师划范围、海量做模拟题、还有狂背书。

后来上了大学我才发现,原来在常规的闭卷考试之外,还有一种更自由散漫的方式叫开卷。

起初听到老师说本次考试开卷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考试不用背,竟然还允许带书,这不等于拿着行走的标准答案吗?

这老师太不严肃了,我好喜欢。

后来考完试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开卷是没有复习范围了,也不用狂做题和背书了,可是你就是拿着答案,这试也没那么容易考。

这可是整本书啊,动辄就大几百页的,小小的一个知识点,找起来无异于大海捞针。一场试考下来,这书都快被翻烂了。关键是性价比太低,狂翻一通,就为了填一个空。啧啧啧,浪费啊。

更无耻的是,老师居然拿书本里的开放内容当论述题。这课本里都没个标准说法的,我哪知道该怎么答啊?以往十几年学生生涯中也算身经百战,就没见过没标准答案的考试。这不是故意刁难吗?

果然是学的不如教的精。

诚惶诚恐啊。怎么办?硬着头皮全靠胡扯。只要是书上沾点边儿的内容,统统写上去。反正豁出去了,瞎猫碰死耗子,能得一分是一分。

老师说,这么做是想看看我们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我想说,真的,一听说这门课开卷考,我就以为是送大礼包。连书我都没仔细看,哪来什么理解和思考?复习其他课还来不及呢。

没想到,这哪是大礼包啊,糖衣炮弹还差不多。

最难的考试,往往都开卷_第2张图片

-2-

发现了没?开卷考试往往都不被重视,尤其是还有其他科闭卷考试的时候。

没有范围、没有模拟题、没有标准答案,反倒意味着考察的段位比这些都高。可是因为不被重视,往往连最基本的“知道”层面都达不到。

最后,等到同学的成绩往一块一放,大家才发现,原来真正拉开学分绩差距的倒不是那些有明确复习范围和模拟题的闭卷考试,因为所有人都会准备,无非程度上略有差异而已。

恰恰是那些开卷的,有的人认真学了,真的思考了,就会得高分;而大多数放松了警惕的,以为开卷就可以糊弄的,结果全被火眼金睛的老师给了差评。

真相往往就是如此,越是觉得没事儿的,越容易出大事儿。

从前上中学,考试复习总有老师领着,手把手护着。你不想跟,也得被迫跟着。后来学生当得越来越资深,开卷式的考试就越来越多,没有方向、没有指引。

结果,当撤掉明确的界限之后,大多数人心里的那根警戒线也跟着放松了。更要命的是,就算考得不理想,也不像之前那样有老师反馈督着。于是很多人的警戒线松了之后,就再也紧不起来。

当你真正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往往差距已经深如鸿沟,怎样也追赶不及了。

再然后,就告别了学生时代。看上去似乎终于不需要应付考试了,可走入职场,哪一项任务不是考试?

同样是打杂,有的人说一做一,让定机票就定机票,让订餐就订餐,有的人却可以帮助老板优化行程,分析口味喜好,这难道不是差距?

同样是数据分析,有的人完全按照老板的要求做,可有的人却能够提供额外的线索和亮点。这道题的两个答案,你猜哪个得分会高?

职场之上,处处皆考试,而且还是开卷。你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从网络上找大把的信息做参考,也可以向各路高手请教。可是即便如此,不同的答案之间依旧有天壤之别。

差距的根源只有一个,你重不重视。

不重视,就不用心,一切只剩糊弄。

最难的考试,往往都开卷_第3张图片

-3-

开卷考试最让人挠头的一点,是你不可能完全摸透考官评判的标准。

就像我之前说的,往往大题都是开放式的,并没有标准答案,一切都在于你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所以相应的,考官的评判也十分主观。

要知道,越是主观的评判,越容易和喜好有染。同一个答案,放给不同的考官或许就会有本质的差别。所以,你遇上哪位考官,你的答案能不能获得认可,这一切跟清晰的标准答案比起来,都变得模糊和微妙了许多。

而这,才是现实啊,血淋淋的现实。

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明珠暗投,每一个词的背后都有一部血泪史。由此,机遇变成了和才华同等重要的字眼;眼光上升到了与努力平起平坐的级别。

然后再回想曾经上学时的考试,才发现纵使再头悬梁、锥刺股,好歹也清晰得有迹可循。事情就算再复杂,只要清晰一点,就是简单一些。

每个人一辈子中,都躲不过这样一场开卷考试,它的名字叫生活。

没有限定任何范围,也没有模拟题和标准答案。一切都靠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你怎样选择,如何努力,决定着你给出答案的质量。

所以,这场考试,请你务必加油。


如果你相中了我的文章,可以联系我的大军师扣舷哟,嘿嘿,祝你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难的考试,往往都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