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行书明·杨慎临江仙配印

清风行书明·杨慎临江仙配印_第1张图片


清风行书明·杨慎临江仙配印_第2张图片


清风行书明·杨慎临江仙配印_第3张图片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此首词应该都不陌生。但是其时这首词是在清初清朝康熙初年,文学评论家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进行版本统一、谬误修正与文学点评的工作,这便是影响巨大的“毛本”,如今我们最常见的《三国演义》版本就是毛本,这时这首词才被加入《三国演义》作为开篇词。细心的朋友可能早就了解了,因为《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而杨慎是明朝中后期的大才子,两者相距的时间近一百年,所以在最初版本中这首词定然不在其中的。

关于杨慎,可能看过前几年比较风靡的《明朝那些事儿》的朋友都有些许印象,因为其中提到了明朝三大才子,而杨慎位列三大才子之首。其中有段记载是印象比较深刻的,即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就是中了状元,而杨慎其父杨廷和是当时的内阁大学士,而杨慎中状元,非但没有引起各种议论,反而被认为理所应当,可见其才。

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正任翰林院修撰的杨慎,因“大礼议”受廷杖,削夺官爵,定罪为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杨慎到达云南以后,并没有因为被谪戍而消沉,而是经常四处游历,观察民风民情,还时常咏诗作文,以抒其怀。杨慎在云南度过了三十几年,经常来往于博南兰津、苍洱金碧、临阿迷、澄江嵩明之间,足迹几乎遍布云南。杨慎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的读书人谈诗论道,留下了大量描写云南的诗篇。此词也即其中一篇。同时也是作为《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而作。

杨慎留下了2000多首诗,并在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但是被大家所熟悉的似乎并不是很多,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这首词可能是大家较为熟悉的,可是有趣的是这首词本是其为秦汉所作的开场词,而杨慎为“三国两晋”创作的诗词是《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看到这里,估计喜欢郭德纲的朋友都觉得有点耳熟了吧。



清风行书明·杨慎临江仙配印_第4张图片

印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印章尺寸:58mm×58mm

十字朱文印,用汉印的篆法书写印文,而非朱文印常用的细圆朱文。虽然亦有用圆朱文来做闲文印,但是印文内容为词尾一句,而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来荡气回肠。此词在渲染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所以若用圆朱文稍显太过柔美。也没有用白文来治印,为了配合另一方印的白文,思虑过后觉这种汉印风格的变白为朱。用“古”、“今”二字的合文,“多”字上半部分的拉伸,“少”字两点的同形却大小不同,“笑”字的锐弧处理来使印面不至于太过枯燥与板滞。“中”字的写法也是用了古鉨文风格,一是为了呼应印文内容,二是为了在结尾呼应另一方印的纯古玺风格。


清风行书明·杨慎临江仙配印_第5张图片

印文:一壶浊酒喜相逢

印章尺寸:58mm×58mm

七字的古玺风格白文印。选此句,一是感觉全词中此句最妙,特别是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更是绝妙,与其中的青梅煮酒论英雄相呼应,亦是整部小说的提领,看古今事,论其中的英雄成败,感怀古人,此时若有一壶美酒,若有三五知己,乃人生所求。

古玺风格的用字,比较不是太严苛。“壶”字的形象更加贴近酒壶的设计,此种设计方式在很多名家的仿古印中见到,感觉颇为不错,字与肖形的结合十分巧妙,亦引用在此。“喜”字的的四点亦是作泪形,喜中有叹,感怀英雄成败,成的喜,败的悲,都在一字之中,都在这一壶浊酒之中相逢。古玺风格最让人喜爱的是,文字的左右,上下的改变,不妨碍识字的前提中亦不用太过拘泥,更加的丰富多样。此处的“酒”字处理便是将左右交换,亦有名家如此使用,虽不完全可考,但是并不妨碍识别,亦有酒酣微醉之后的韵味,到底是人醉,还是心醉;到底是感怀古人,还是伤感今日,似乎谁也说不清。


清风行书明·杨慎临江仙配印_第6张图片


引首章为一枚闲章“一片冰心在玉壶”。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风行书明·杨慎临江仙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