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职

东汉行政划分

州:长官称州牧或者刺史,并非东汉一级行政划分。在东汉早中期,州牧并没有实权,只负责监察。东汉晚期,汉灵帝为了镇压各地黄巾军,赋予刺史或者州牧军权,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郡:郡长官称太守。东汉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国(承西汉旧制,为王子封地,由相治理)为一级行政区域。

县:县长官称县令,第二级行政区划。

董卓本就是并州州牧,拥兵自重。

三公

太尉:掌管军事

丞相:掌管政治

御史大夫:掌管监察百官

八校尉

两汉官职,以戍卫京师为主要职责,多由宗室任职,其下兵多精良,优于由犯人填充的部队。

曹操便是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袁绍是中军校尉,当时的是上军校尉是宦官蹇硕。

门阀VS军阀

门阀:世代显贵的家族。门,门望(名声),门第(贵贱等级);阀,阀阅(功绩阅历,古代仕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柱子写“阀”——功绩,右边的柱子写“阅”——经历)。

军阀:拥兵自重的集团。

阶层

东汉有三个阶层:贵族(皇亲国戚侯爵)、士族(望族,世代为官的读书人)、庶族(汉族,读书劝没有为官)

于是读书的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官越做越大,书越读越多,如果还人丁兴旺,再加上门生故吏遍天下,就会形成特殊的家族和势力集团,甚至垄断仕途。
贵族、士族、庶族,是地主阶级的三个阶层。
问题是,这种区分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在于代表中华帝国的三个历史阶段。
不同于罗马帝国从城邦起家,中华帝国系由邦国演变而来。邦国时代的天子、诸侯、大夫都是领主,帝国时代管理国家的却是既无领地也不世袭的官僚。所以,邦国的统治阶级是领主阶级,帝国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这是第一点。
第二,同为地主阶级,也有不同类型。最适合帝国制度的是庶族地主。因为庶族地主既无高贵血统,又无显赫门第,只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权,反倒更能保证帝国的中央集权、伦理治国和官员代理。最接近邦国时代的则是贵族地主,因为从贵族领主到贵族地主,原本只有一步之遥。所以,邦国变成帝国,贵族领主就会变成贵族地主;而统治阶级最终由贵族地主转变为庶族地主,则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转变需要过程,承前启后的则是士族。士族看重门第像贵族,读书做官像庶族,正好用来过渡。所以,秦汉是贵族地主时代,隋唐和隋唐以后是庶族地主时代,二者之间的魏晋南北朝则是士族地主的时代。
袁绍代表的,就是这个趋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