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37-北周武帝

第37集 北周武帝

366-公元523年,异常迅猛的起义浪潮将北魏政权推向了灭亡的边缘,起义人员以鲜卑族人为主,起义前他们是镇守北部边疆的六镇将士,他们对汉化政权产生巨大仇恨。北魏末期的矛盾仍然是集中在民族融合问题。

367-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与南方的梁朝鼎足而定,形成南北朝新的格局。

368-在十多年间,东西魏常年征战,但是东魏明显强于西魏。西魏后续采取了汉化制度,任用汉人,胡汉融合比较好,后劲十足;东魏则采用鲜卑化十足的政策,宣称汉民是你们的奴隶,激化了民族矛盾。

369-北齐(高洋称帝)取代东魏,北周(宇文泰临终托孤宇文护)取代西魏。

370-宇文邕(周武帝)是宇文泰的四子,对于宇文护的专权他欣然接受,从不违背宇文护的意愿。宇文护牢牢抓住军权,宇文邕却尊儒重教这个宇文护忽视的方面。

371-周武帝把儒学作为立国根本(儒学的核心是推行仁政),他十分重视礼制的建设。572年,周武帝诛杀宇文护。经过了12年的隐忍,北周武帝终于走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

372-武帝重修了龙首渠,使农业产量大增;先后5次释放奴隶和杂役,增加几十万劳动力,发展了农业,使关中成为北周的大粮仓。

373-北齐的佛像工艺精美绝伦,但是大力发展佛教使其经济下滑,寺院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国家财政收入锐减,百姓负担沉重。同时,民族矛盾日益激化。高湛及其儿子当政又极其荒淫,导致国力衰微。

374-北周武帝为了发展经济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经过几次大辩论后,武帝决定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最后。但在5个月后,北周武帝下诏书全面禁止佛教、道教的传播,强令僧尼还俗,并没有杀害他们。之后还成立佛道观缓解矛盾,因此灭佛运动并没有产生国家震荡,相反还让国家实力大增。

375-周武帝时期经常举行大练兵,同时控制军官,亲自接见中级以上军官,政策上还优抚军人

376-575年,北周武帝发布伐齐诏书,御驾亲征17万大军,但是途中武帝生病,只好撤兵。但是他爱兵如子,与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赢得了尊敬。576年,第二次伐齐,577年2月,北齐后主最终在逃跑中被俘,北齐被灭。中国北方又一次得到统一。

377-他最大的梦想是北平突厥南定江南(此时如果从东汉末年算起,中国分裂已经361年)而他就差一步就能实现梦想。然而人世间总有太多遗憾。578年,武帝率军北伐突厥,途中因为身体不适只好回京,这成为他政治生涯的谢幕。没有人知道北周武帝葬身何处,遗诏要求一切从简,墓而不坟。

378-后来者杨坚遵循着北周武帝制定的北定突厥剑指江南的战略方针,在北周武帝病逝十年之后,完成了统一大业。

379-宇文邕的一生是为政治而生,他是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家,他的一生也正是为了整个中国的统一而生,只有南北统一了,他的理想才会实现,他的政治使命才算圆满。他把这个荣耀留给了后来者,而把这个遗憾深深地留给了自己。他的一生都充满了睿智、果敢和悲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通史》37-北周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