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受到冲击?
我指的不是脑震荡,而是一些思维上,思想上给你带来震撼的记忆。
英语里有一个词说的很好,mind-blowing(令人震惊的)。
而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有意思的“冲击”时,那感觉就像是一阵暴风一样,刮向你的大脑(blow your mind)。
你仿佛置身于广阔的海滩,迎面吹来的是猛烈的狂风,而被你吸进鼻子里的是新鲜的氧气,和新世界的味道。
一、
几年前,一个大V在一档采访节目里说,中国的下一代(80,90后)实际上非常渴望民主。
他认为当代年轻人所拥有的视野和思维已经不是我们能够了解的了,当上一辈人还要用自己所熟悉的思维方式来管束他们的行为时,势必在未来的某日受到他们的反抗。
当这个采访者说完之后,所有在座嘉宾是一脸的懵逼。
有的若有所思地点头,有的似乎还沉浸在讲述者的言论里。
那些写在这些中年嘉宾脸上的认真,是一种难得的呆滞状态,在年幼的我的印象里,中年大叔大妈大多精明成熟,有一种随时可以把我碾压的威严感,而看到他们这个样子,我还有点不敢相信。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大人也有想不到的事情。那是给我的一次冲击。
或许在他们的大脑里,很难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做:不服从。
因为传统文化里几乎没有听过什么年轻人能够赶超前辈的故事,大多数时候都是领导压着你打,尊老爱幼,其实换句话来讲就是你年轻,你其实没有什么自由。
于是,当这些遵从传统思维的人们听到什么“年轻人要单干!”“年轻人更NB”的言论,这样新鲜且带有威胁色彩的观点让他们感到恐慌。
而这种感觉,对当时的这些嘉宾们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冲击。
二、
同样的,也是在那几年,我看了一个著名摇滚歌手的采访文,在那篇采访里面,他讲起自己所经历的中国摇滚歌迷的变化。
他说,中国最早的摇滚演唱会感觉是这样的:台上哥几个是鼓着劲在吼唱,而台下的观众,激动地眼泪都要飚出来了,身体却还舍不得动一两下。
而现在不一样了。
开个小型的三五十个人的Live,一帮90后,95后的蜂拥而至。看着不咋地,结果音乐一走起,大家就都跟着开始激情四射地摇摆,不仅动,还跟着唱;不仅跟着唱还跟着跳,不仅跟着跳,甚至有的都要冲到台上了。
那种疯狂仿佛把咱5000年没释放的天性都给释放了,但是你问他们刚才唱歌的人是谁?却没几个人说他记得,更没几个会为一首歌而飙泪的了。
从一场充满激情的派对到下一个场所的移动时间,对他们来讲往往不超过一分钟,因为有手机,有电脑,有无数的按钮和资讯。
过去因为信息渠道少,我们所受到的“冲击”明显强度要比现在强。
而如今,新时代的快脚步,让新鲜玩意带给我们的“冲击感”在频繁地摩擦中慢慢被减少。
三、
我记得小的时候,来自日本的动画就带给我很大的冲击。
其中像《灌篮高手》《新世纪福音战士》等风靡全球的作品是至今难忘,这些日本动画产业的“冲击感”在于它们不仅制作精良(画面精美,动作细腻,表情细腻),而且还富有人生道理。
我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到惊叹,完全没想到这样的作品竟然小孩子也能够看,也能够看出感动,实在感叹日本漫画大师们的经验积累以及对生活的观察。
日本的动漫产业将“漫画”这种讲故事的产品带到了一个顶峰,这对于当时90年代还在寻找发展道路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冲击。
那个时候,无论是我们对新鲜玩意的态度,还是新鲜玩意本身的内容价值,我们与它们的接触都像是面对一场台风一般地猛烈。
什么外国人在电影里接吻啊,什么动画片里飚血啊,什么电脑里和网友组队啊。种种新奇的玩意,我们都是张着O型嘴在惊讶地吸收和了解。
然而,作为一个出生在90年代的人,这种时代变化的冲击感似乎正从我那个时候开始,便逐步进入一个转折的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遍布,如今人人都可以打开手机,让全世界的东西出现在自己面前。
而在这种情况下,再NB的冲击,给人带来的兴奋度也不过2、3秒,更别提能够产生什么记忆了。
其实对于冲击,我个人倒不是想追求什么刺激,追求什么新奇,并不一定要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科技才会打动到我。
其实就是一些用心的作品,一些感动的旋律,一些真正走入人们生活,真正富有新奇观点的内容,我认为都是一种有意思的冲击。
我隐隐约约地觉得,面对冲击,我们是拍手叫好,还是觉得无所谓,事实上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为我们的世界下一次的“冲击”,孕育一片相应的土壤。
换言之,当大家都想要惊喜,那么总有人将它做出来。
而当大家都过一天算一天,那么那些想法也不会迸发出来。
所以,我觉得,只有你相信奇迹般的冲击,并期待它。
那一颗打破生活寂静的流星才会真的降临。
拥抱冲击,迎接冲击,与世界精彩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