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姻,别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听古人的

有一句诗这么写“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古人有一本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叫《世说新语》,上学的时候,我把它当作增进口才的读物来学习,因为前些天看了一则新闻,有些感触,先分享其中的一则:

《世说新语之贤媛篇赵母嫁女》:

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

这则故事从字面上看,是讲一个母亲对出嫁女儿的叮嘱(按现在某些营销号里洒狗血的写法,标题应该叫《一个母亲含泪传授90后女儿的宝贵婚姻宝典,看完没白活,整个夫家都有救了》),这个妈妈说,女儿啊,你出嫁之后到了婆家,千万不要做“好事”,女儿问,不做“好事”,那可以做坏事吗,妈妈回答,好事尚且不可做,何况坏事呢。这是最粗浅的解释。因为古人认为,一个人做“好事”(或者叫太过表现自己)会招人妒忌,所以要藏拙,要守愚,不要太锋芒毕露。从另一个角度看,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也可以这么解释:女儿出嫁,妈妈嘱咐说,傻妞啊,到了婆家可别玩命儿表现啊,悠着点儿,不要为了当一个中国好儿媳,博得一个虚名,你就给人家做牛做马吃糠咽菜,这样可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对你的婚姻也没有任何益处啊。女儿问,那我不表现的那么好,表现的坏一点,行吗。妈妈回答:那也不必。适可而止,把握分寸就行了。


关于婚姻,别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听古人的_第1张图片

之所以找出这则故事,是因为前几天有个新闻,标题叫什么“操碎了心,爷爷奶奶给90后孙女写了8页婆媳忠告”,是河南一个70岁的爷爷,和一个68的奶奶写给自己孙女的,叫“爷爷奶奶帮你指透婆媳相处的迷津”,指破迷津的秘籍大概有这么几条:

●牢牢记住婆婆的生日,跟老公及早商量好,提前预订一个大号的生日蛋糕。

●如若婚后与公婆分开居住的话,最好隔三差五给婆婆通个电话。

●节假日,一定要跟老公和孩子回家看望公婆。

●平时星期天,也要常回家看看,帮婆婆做点家务活。

●婆婆若说错话、办错事,要宽容大度原谅。

●在老公面前要充分体现出你对婆婆的爱。

●当着婆婆的面,千万不能跟你老公亲热。

●有时候,你瞅见婆婆很开心,眉开眼笑,抓住这个大好机遇,恰如其分地跟婆婆撒个娇。

●不要跟婆婆告你老公的状。

●遇到老公与婆婆发生争执的时候,切记不能站错队,一定要跟婆婆站在一起。

●无论什么时候,不要跟老公说婆婆的坏话。

●婆婆若用嘴嚼食喂你的孩子,不要阻止。

●在婆婆家吃饭,无论啥饭啥菜,都要说好吃。

这些所谓的“法则”,有些比如说要记得婆婆生日,关心婆婆之类,都是对的,但是很多也是非常奇葩。比如:“婆婆若用嘴嚼食喂你的孩子,不要阻止。”以前没有豆浆机,蔬果粉碎机,榨汁机,用如此“恶心”的方式暂且不去说它,但现在这些机器齐备,价格也不贵,为什么还要推崇,一奇也。二,这条如果可以用,那么小宝宝生病也不用去医院,直接像古装剧里演的那样,去庙里求点香灰开水一冲喝下去,也可以治病了,反正在从前古老的育儿经里,这些都是一个系统的。

另外那些无论婆婆做错了什么,要包容,丈夫与婆婆吵架,要站队在婆婆这里,这是教人要无条件地屈从于权威(当然先假设婆婆是夫家与夫权的代表,是这个家里的权威),完全没有原则,无须自我判断,无论“权威”发布什么错误信息,“权威”永远是对的,这是不折不扣,百分百不掺水的愚昧与盲从——个人认为,顺服并不一定能搞好关系,反而会让“有权力者”的权力欲与掌控欲更是变本加厉。

另外奇葩之花,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法则是“当着婆婆的面,千万不能跟你老公亲热”,说是怕引起婆婆妒忌——这条要说得通,对婆婆必须先得有个很特别的“人设”,那就是婆婆们都是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辛苦守寡养大儿子,自己性压抑了一辈子,看到儿子儿媳亲热,内心实在是气不打一处来,一眼瞥见媳妇和儿子偷空摸一下抱一下,就要大骂:“好不要脸。想我以前多么正经,从前和你公公白天见面,我连话都不和他说一句”,但是现在很多女孩的婆婆,年纪也不过才50几岁,有的才40多,公公健在,自己大都有一份正常生活,有这么见不得年轻人起腻吗?如果先要把天下所有的婆婆都设定为“性变态”,“性压抑”,对儿子有一种疯狂的“独占欲”,那么,你就别嫁进去受罪了,无论怎么表现,哪怕累吐血了,都不可能获得好评的,像《金锁记》里的儿媳芝寿,做好儿媳做的多辛苦多努力,最后一样郁郁而终。


关于婚姻,别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听古人的_第2张图片

看到这两位爷爷奶奶的“含泪推荐”,让我想起最近又火了一把的上海“新老娘舅”的主持人柏阿姨,从前柏阿姨有一句掷地有声的名言,说“女人给婆家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大意),有个上海女孩觉得很气愤也很委屈,发邮件去问一个上海男作家(是小宝还是谁,名字不记得了),此男作家回答:不要生气。柏阿姨是因为站在婆婆的立场上,所以才这么说的,屁股决定脑袋嘛。而这爷爷奶奶的8页忠告,也是站在“婆家”的立场上才这么写的。如今老龄化社会来临,老人觉得寂寞,空虚,感觉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确实需要大家的努力来改善,但是想重新回到红楼梦时代,让所有人都围着老太太转,老太太高高在上,站在宝塔尖上俯视众生,让做媳妇,孙媳妇的,连大气也不敢出,这样的好日子也是永远不会来,一去不复返了。王小波说过,有些女人(比如婆婆),对比自己年轻的女人,只要那人不是她生的,她就会想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式来折腾对方,让对方俯首帖耳,例如“无论啥饭啥菜,都要对方说好吃”,此种变态女人,根本不用讨好她。

如今很多人出于各种原因各种利益,喜欢先把各种似是而非,甚至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理论灌输给他人,给别人洗脑,成本最低门槛最低的大约就是婚姻恋爱类了(要不然“婚姻专家”,“情感专家”这些骗子们怎么那么活跃),要不然不怎么识字,没怎么受过教育的“爷爷奶奶”都能严严实实地写上8页纸之多,只是,对于这样的忠告,该听吗——个人认为,听这些玩意儿,真还不如听古人的,比如《世说新语》中的赵母,确实是一个“贤媛”,是一个良母,《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大都风雅潇洒,有智慧,有自我意识,追求男女平等,一千多年前的智慧女性,完胜现在的什么“爷爷奶奶”柏阿姨之流。

更可况婚姻是你自己的,日子是要你自己过,任何事都要努力做到独立思考,别人的理论只不过仅仅是“理论”的一种而已。连黑格尔都说,理论的猫头鹰只在黑夜飞翔,更何况中国从来都不缺大忽悠,不缺精神传销者,现在盛行的是“一边是马云,一边是星云”,外加那些比这俩更等而下之的“传销者”们,如过江之鲫,搞得整个世界“云雾缭绕”,但无论他们的理论,观点是如何的“精妙”,对我们个人来说,那全都是隔岸观火隔岸吹箫,那些箫声倒真是呜呜咽咽很是动听,堪比沧海一声笑,但吹不进你的心里,吹不进你的生活,也是奈何。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婚姻,别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听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