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毫不谦虚地说,因为我文章写得还可以,所以很多人觉得我应该可以指导孩子作文,尤其是迫在眉睫的寒假作文。我猜我孩子的老师也是这么想的。
首先,向可能读到这篇文章的我儿子的老师、我儿子同学的家长表示感谢。因为期末考试总算结束了,大家又撑过一个学期,很不容易,在这里给各位拜个早年,祝大家下学期考的全都会,蒙得全都对。
但寒假作文这件事情,我并没有十全的把握。事实上我对孩子的作文干预极少,最多查查错别字。如果非要我说两句,那就是——我并不知道家长该如何正确地指导孩子作文,但我知道如何避免错误地指导孩子作文。
我近乎固执地认为,对于孩子的作文思路、行文习惯要少干预。道理和开车一样:你正认真上路呢,副驾驶却坐个人不停吆喝,“左转啊!!”“变道懂不懂!!”“刹车啊!!”
你作为驾驶员是什么心情,孩子写作文时就是什么心情。
我自己的核心指导其实只有两件事:第一,错别字;第二,基础逻辑问题。例如不要出现“小鱼被淹死了”“爸爸的蛋上都是皱纹”之类的事故(爸爸要“脸”的……)
至于其它,我相当克制。
2
但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愿意克制。道理也没错。数学我们悉心指导,英语我们悉心指导,作文难道我们悉心指导不得吗?当然也应该悉心指导。
驾校学习,教练也坐副驾驶呢,对不对?
但看到有些家长指导孩子那个劲头,我还是有些吃不消。
首先吃不消的,关于选题。现在的作业,为了鼓励孩子的创造力,大多给的是开放式命题。《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记一次有意义的春游》之类的题目逐渐一去不复返,这是作文界的极大进步,但好多家长意识不到。
“寒假作文什么题目?”“就说过年里发生的事就行。”“好!先把题目写上,《我的寒假》!”
这是什么鬼题目?你把题目的开口弄那么大做什么?我告诉你,《我的寒假》不如《我的正月初一》,《我的正月初一》不如《正月初一的晚上》,《初一晚上》不如《初一晚上的那顿饭》,《初一的晚饭》不如《初一晚饭的那条鱼》,《初一晚饭的那条鱼》不如《盯着初一晚饭那条鱼的猫》……
切口越小,才越练得出作文的真正功夫。动不动就切口很大的,可能将来是给领导写发言稿的。能有几个人当领导秘书啊,所以给孩子命题一定要切口小。
你以为纠正了命题有用吗?不,有些家长的“全面意识”更是让人吃不消。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写动物园。
孩子认认真真写了一只河马,文章都收尾了,家长在旁边吼:“动物园里只有河马吗?”“大象看没看到?”“草泥马看没看到?”“你是去动物园啊,怎么只写了河马呢?”
硬生生把作文改成了动物园游览指南。“往前走是大象馆,大象馆的左边是猴山,猴山对面的池塘里,有很多小鱼……”
这又是什么玩意儿啊?按照这个逻辑,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作文可能是财务报表,可全面了,还得接受审计。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财务报表是作文吗?
作文的“全面”,从来不是“面面俱到”,你觉得值得写的,你孩子觉得不值得,也很正常啊。你觉得值得买的东西,你妈还经常觉得不值得呢,对不对?
你以为纠正了“全面”有用吗?不,“纠偏”才最最让人吃不消。还是动物园,孩子写了树上挂着的蜘蛛,你急坏了。蜘蛛怎么行?小区的破房子里到处都是啊!去动物园怎么能写蜘蛛呢?谁会写蜘蛛啊?别的小朋友会写吗?给我写长颈鹿!给我写可爱的长颈鹿!
得,一篇与众不同的获奖作文就此擦肩而过。人家的脑海里最深刻的就是蜘蛛,结果还得配合家长尬写长颈鹿。能写成什么样?上限就是和其他小朋友写得一样。
孩子有孩子观察世界的视野,你觉得海洋馆里值得写的是虎鲸,他可能觉得就是小丑鱼;你觉得年夜饭里最值得写的是八宝饭,他可能觉得就是刀豆烧土豆。
作文的前期就是观察,他的观察是什么,就应该去写什么,你可以引导,但根本替代不了。
我们对甲方不了解,写的方案也会像屎一样,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在缺乏观察重点和兴趣的前提下还能写出好文章?
你说,这是指导孩子作文,还是指导孩子讨厌作文?
3
克制,有时候也是一种指导。
我不是说完全不管孩子。但我知道,在作文这个领域,让孩子愿意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动笔,比任何指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