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儿子三年级的暑假,我和朋友带着孩子去了承德。回家后,问儿子最难忘的经历,他说不是闻名遐迩的避暑山庄,不是外形独特的外八庙,而是爬棒槌山的独特经历。

在避暑山庄遥望棒槌山时,就被那独特的身姿所吸引:一大块平台般的石座,尽头矗立着形似棒槌的小山,似天外来客的杰作,难怪成为承德的标志,吸引着我们去一探究竟。

少有人走的路_第1张图片
承德标志“棒槌山”

朋友不愿爬山,于是我带着两娃一起去历险。买门票时,大多数人都选择缆车往返,而小哥俩觉得走同样的路很无趣,一听导游说下一个景点走路的直线距离更近时,小家伙们更嚷着要徒步下山,而我也是不愿走回头路的人,仨人一拍即合。

乘坐缆车上山时,雄伟奇特的棒槌山越来越近,仿佛在召唤我们一探究竟。而这里的缆车是全开放的,像一张有栏杆的长椅,脚下能擦着树梢枝头,感觉真的像飞一样。

少有人走的路_第2张图片
开放式的缆车在树尖掠过

下了缆车还要走好一段路,爬一段很陡的楼梯,然后登上棒槌山的大石基。一上山顶的大石基,顿感无遮无拦、狂风大作,加上心里害怕,我不敢站立行走,猫着腰,贴着地,恨不得匍匐前进。再看两个孩子,早大摇大摆走过大石基,在“棒槌”下等我。


这“棒槌”是无法爬的了。我们坐在石基上,吹着山风乘着凉,仰头凝视石缝中长出的白桑树,低头俯视如烟的美景,远处红色的须弥福寿之庙闪着神秘的亮光,心想神仙也不过如此。

吹够了山风,我们告别了大部队,从导游指的另一条下山路飞奔而去。

我们一口气冲下小山坡,猛然回头,哇,这个角度的棒槌峰变化可真大!如果说上山途中的棒槌峰像个北方大汉,光秃秃的直接矗立在宽大的基座上,堪称雄伟奇特,而从现在的小山坡往上看,大基座不见了,在松枝翠柏的掩映下,棒槌峰显得格外秀丽多姿,仿佛含情脉脉的少女在向远处张望。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感受竟如此不同!

少有人走的路_第3张图片
北坡风景秀丽

我们没敢留恋,一鼓作气冲上对面的小山头,可是眼前出现两条路,我们正犹豫着往前走,突然看到左手远处还有一块大石头,朝前突出,鼓鼓的样子还很可爱,我灵光一现:“这是传说中蛤蟆石吧!”“对啊!”哥哥也一拍大腿,“这应该是导游说的,棒槌山的第二美景。”“没想到蛤蟆石在这么偏僻的地方,那些坐缆车下山的人是没机会看到了。”儿子也惊喜地说。

少有人走的路_第4张图片
偶遇“蛤蟆石”

“还是走这条路吧。”我指了条土路,哥哥有了疑问:“这样的路能通往山脚下吗?”我说:“不能肯定,但这条路稍宽点,没有修路肯定是因为走的人太少了。”是的,举目一看,前后无人,这真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_第5张图片
从人群熙攘到另辟蹊径

为了赶时间,我们一路小跑,跑着跑着,突然飘来一阵小雨,真是毛毛细雨啊,赶走了燥热的天气,闻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我感到非常惬意。不到二十分钟,雨停了,雨珠落在松针上亮晶晶的,仿佛钻石一样折射着太阳光,儿子和哥哥感到非常有趣,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很少观察到这么奇妙的景物,也从未和自然如此贴近过。我真心为他们遗憾。

少有人走的路_第6张图片
小憩中的哥俩

又走了很远,仍然没有人影,我不禁有些心慌,哥哥也埋怨道:“这深山老林的,要是走错了可怎么办?”“事已至此,回头是不可能了,只能朝前走。”我故作平静地说。渐渐地,树林稀了,前面出现一片草丛,再往前,是个像天坛一样的建筑物。“到了,这应该是普宁寺了!”我兴奋地说。从表情看出孩子们的心也放了下来。

少有人走的路_第7张图片
远眺普宁寺

进寺院大门时,刚巧碰见了同团的游客。“你们怎么才到呀?”我奇怪地问。“得排队坐缆车,到了山下,还得爬旁边的小山才能到普宁寺。”奥,原来坐缆车并不比我们快多少,但我和孩子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却很多很多。

少有人走的路_第8张图片
路上逗弄小猫

棒槌山之行使我明白,在人生的岔路口,选择与众不同的路,往往能看到更多的美景,收获到更多的惊喜!

少有人走的路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有人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