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未见事亲如养子者也

文/长木云伊

吾未见事亲如养子者也_第1张图片
天平

此文的题目是借鉴孔老夫子的话,“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德与好色,多数人会选择后者,随心所欲而已。不过多论说此句话,本文重点说的是事亲与养子的问题。

我的一个朋友,母亲平时高血压脑供血不足,今日六点突然倒下起不来,呕吐,手脚发麻,难受的直哼哼。等到九点多的时候,家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送去医院。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会怎么做呢?大概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就像大夫问的,这几个小时你们在干嘛?言下之意,就是怎么这么长时间才送医院。我没有办法判断此事的对与错,但我有一条标准:如果孩子六点钟的时候很难受,家长们会等到九点钟去医院吗?况且老人与孩子生病是不一样的---孩子难受立马就哭闹,不装病;而老人因为不想给儿女添麻烦的缘故,所以会挺一挺,直到挺不住了,才会对家里人说。

也许有人会质问我,你谁呀?凭什么这样说。我不凭什么,只是发自内心的给各位一忠告,希望大家过后不后悔。因为我的母亲当年肺心病从犯病到去世只用了八分钟,所以我无法感恩上天的宽容,因为他未给我第二次机会。看到病房里有个小伙儿给他母亲喂饭,我只能打心眼儿里羡慕,因为你是有福气的,你可以孝敬你的母亲;你的母亲也是有福气的,她有个晚年可以让别人来孝敬。

在我看来,小孩子、中年人与老年人每天生活的“物理时间”相同,但“生命时间”是不同的。比方说,中年人的日子,每天就是每天的时间;而孩子的却是要乘以一个大于一的系数,比如1.2天或1.5天,所以他们感觉日子比较长;老人的则需乘以一个小于一的系数,比如0.8天。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天对于老人来说时间更短。往往是对于操劳一生的他们,将会更快地走向衰老,所以请大家更加珍惜与老人在一起的时间。

罗大伦博士在讲解《道德经》时,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他去上门给一位老人看病时,需要用到病人小孙子的桌子,而小孙子却死活不肯。这里不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需要用到老人的桌子给孩子看病,家人也会去跟老人商量吗?估计家长们第一时间就会决策而毫不犹豫。

事亲与养子是目前家庭的大事情,此两方面应该是天平的两端,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平衡。而对于多数家庭,爱的重量已绝对偏向孩子,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人生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道之有名,为万物之母”,而家之动力,亦源于母,远离了家庭的动力,人生不失衡才怪,怎么可能精彩!

(尊重原创,如需转载,请简信联系作者,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吾未见事亲如养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