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死两次——一次是肉身的死去,一次是在记忆中的消亡。当故事就此失传时,我忍不住流泪。"
——张纯如
她叫张纯如,是一名美国华裔女子,让南京大屠杀终引起全球范围内一定的关注。现在,她的铜像坐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997年12月,英文历史著作The Rape of Nanking(中文译版为《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出版,书在一个月内就打入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这一年,她29岁。
在这之前,由于日本右翼分子的掩饰和阻扰,这个世界,尤其在欧美地区绝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这曾经残忍的恶行。人们了解德国纳粹,了解希特勒,了解犹太人的遭遇,却不知道在中国那一片美丽的土地上,曾经血流成河、浮尸遍野,不知道无辜的平民在那里遭受了怎样残忍的对待。
张纯如亲自取证、将资料整理,书成功出版后,尤其在西方国家引起很大的轰动。
然而,在36岁,她亲手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于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她举起手枪自杀。
导读
1.”从你出生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你是特别的。“
2.时间飞逝,我怎么能不着急
3.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4.“克里斯托弗,你的母亲是张纯如。”
5.自杀的原因
写在前面
鲁迅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人看。
张纯如,出生于良好的家庭,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城校区随研究物理和微生物学的父母亲成长,先后获得伊利诺伊大学新闻学学士学位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她的丈夫在硅谷工作,夫妻恩爱、相互扶持,还有一个很可爱的儿子,也可谓家庭美满。
她也是一位英雄,通过她的努力,让拉贝日记重新面世,拉贝日记是在华经商的德国人约翰·拉贝所写,为西方人史料,对史实有很重要的参考性,而日记记录的正是那段时期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暴行。
张纯如先后著有《南京大屠杀》、《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谜》、《美国华裔史录》等,亦可谓实现了人生的升华。
那为何最后走到自杀这一步?许多人禁不住会有各自的猜测。
《张纯如:无法忘记历史的女子》是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所写,作者说她写这本书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很多人猜测纯如的死因还有对纯如的误读。作为她的母亲,她觉得很有必要还原一个真实的纯如。
以下的文字皆参考此书写出。
1“从你出生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你是特别的。”
张纯如的自信和勇敢,和她从小受的家庭教育也是分不开的。父母都喜欢科学,他们的想法是,只有读她真心喜欢并愿意投入时间的学科,她才会有所成就。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张纯如可以自己自由选择她喜欢的职业,对此,她是十分感激的,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她还提到:
你总是说,“别担心,纯如,你会成功的。我知道你会。 因为你与众不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有许多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特殊之处。从你出生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你是特别的。”
这些话帮我度过了很多年——那些充满风险、失败和失意的岁月。 你或许当时并未意识到,但这些话真的威力强大。它们改变了我的一生。正因如此,我们应该总是看到最好的一面,而不是担心最糟糕的一面。人总是会在潜意识里朝着期待的方向努力的。
家里的支持给了前进的动力,她勇往直前。在过去,社会中对女性仍存在众多不公,“很早时候起,纯如就对所有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她不想落入绝大多数女性都会深陷其中的陷阱。她极其渴望拥有独特的自我。她雄心勃勃,决意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
是的,她做到了,她不喜欢随大流,会去做喜欢的认为有意义的事,无论困难有多大。比如写钱学森的传记,而钱老在之前曾放言在他有生之年,是不允许别人写他的传记的。
她写的关于钱老的作品出版后,就连许多物理学家都禁不住称赞,对一些专业术语、原理过程的阐述十分清晰明了,可见下了多少苦功。
2时间飞逝,我怎么能不着急?
一封张纯如的家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可以很好的说明她的时间观。
我很想你们两个。这些天我考虑了一下我自己的家事,尤其是看望过在洛杉矶的爷爷和奶奶之后……想到布瑞特现在看起来这么年轻、强壮且英俊,再想到60年后他弯腰驼背、咳嗽气喘的衰老样子,真的让我有些沮丧。 我生命的1/4时间都已经过去了,对布瑞特来说,也快过了1/3。人们有时候不理解为什么我会这么没有耐心 ,但当时间飞逝时,我怎么能不着急呢?不过,大多数人看起来都对此无动于衷。
也许正如萧红说的罢,“生命为什么不挂着铃子?不然丢了你,怎么感到有所亡失?”
如果说,她是把每一天都过得像生命的最后一天,一点也不过分。她希望真正地活一回,事事力求完美,“一旦设下目标,纯如便会毫不犹豫地努力去实现它,不管前面有多少障碍”。
3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南京大屠杀》出版后,她曾与日本右翼分子辩论、也在不同地方演讲,气势巾帼不让须眉。
鲁迅弃医从文、拿起笔这一武器唤醒国民、面对敌人的感受也是如此吧。
她说,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于是她也是拿起了手中的笔作为武器,阻挡第二次屠杀。
她的信曾提到,当时GCD政府不允许学者撰写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著作,因为担心日本右翼极端分子会威胁他们的人身安全,但她仍坚持这样做了,她有她的信念和执着。
文字是永恒的,所以,她愿意将时间奉献给文字,捉紧每一分每一秒,希望用笔可以将这世界应该流传的写下来。
文字是留住灵魂的唯一方式。演讲之所以令我激动,因为虽然演讲者已然作古,长眠地下,但他们的精神却世代流传。 对我来说,这是真正的宗教——最好的永生。
因为写作需要,张纯如即使后来非常难受,还坚持继续访问二战美国老兵,“她无法拒绝那些老兵,无法容忍他们的故事被人遗忘。”,她说,“对抗人道主义的罪行将永远不会被遗忘或否认。”
这是她的信仰,她也为她的信仰奉献了她的一生。
4“克里斯托弗,你的母亲是张纯如。”
当然,作为一名女性,张纯如也经历过考虑生子和为人母亲这两个阶段。
在写《南京大屠杀》时,她也在准备另一书题,是有关女性的生育时钟的,对这一题材她十分感兴趣,也是因为那时她到了生育的年龄,她深深感受到了女性的生育时钟对女性的束缚。
女性的生育时钟或许是女性解放的最终障碍。它让女性在职业发展的关键几年中饱受折磨,迫使许多最优秀、最聪明、最有事业心的女性作出不情愿的抉择,要么从快车道上退下来,要么索性放弃做母亲。此外,女性比男性更早失去生育能力这一事实也令她们在择偶游戏中处于劣势。
而在她后来终于决定生子时,上天却还给予了她更多的考验,因免疫系统排斥与丈夫的胎儿,她不自知地流产了4次,最后选择了代孕。
后来,代孕成功,她终于当上了妈妈,而她却也不愿就此放弃她的事业,“像其他职业母亲一样,她已经为没能花更多时间与克里斯托弗相处而深感内疚。她尽力做一个好妈妈,但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想要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母亲,遵循传统的家庭观,这些都给纯如带来巨大压力。”
她的确在尽力做一个好妈妈,当被问到是否过于看重自己的事业而忽略了家庭,她是这样说的:
我相信我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且我希望克里斯托弗能有一个可以充当榜样的妈妈,成为一个独立的、不为别人意见所左右的人。
除非用自己的行动向克里斯托弗展示,我自己便是一个智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是无法将他也教育成这样的一个人的。
我想要教会克里斯托弗,做一个敢言批评的少数派远比做一个不容置疑的沉默的多数派更好。我想要教会他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己判断评估各种意见和信息——不受权威和教条的左右,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勇于创造。
这些品质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讨大多数人欢心。 我的特立独行曾给我带来巨大痛苦,但最终,我因此而成为一个更强大、更完善的人。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她的葬礼上那句,”克里斯托弗,你的母亲是张纯如“,这是詹姆斯·布拉德利(James Bradley),即畅销书《父辈的旗帜》(Flags of Our Father)和《空战英豪(Flyboys)的作者,对张纯如两岁的儿子致的悼词中一句。
她说,希望克里斯托弗能有一个可以充当榜样的妈妈,她也做到了。
5自杀的原因
至于张纯如的死因,之前也提到,有很多种说法。有人猜测是被日本右翼团体谋杀的,也有人说,她的《南京大屠杀》话题太过阴暗沉重,这是自杀的诱因。
她一直是热爱生命的坚强女子,也曾多次提到要写更多的书,尝试拍电影,还有记录口述历史。
但张纯如母亲认为,张纯如自杀的原因并非如大家传的那样,而是因抑郁症的药物引起的。
”如果她可以在身心两方面都好好休息一下,不去服用任何精神病药物,或许便会恢复过来,今天还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写在后面
《张纯如:无法忘记历史的女子》一书是一位母亲为她逝去的女儿写了一本厚厚的传记,从出生、成长、高中、大学、事业的起步与巅峰,到她的自杀,一件件小事记录着,可以想象到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人是怎样整理女儿的书信、整理她的著作,从自己十月怀胎开始忆起,从女儿出生的喜悦开始述说这个故事,回忆起她成长的小点滴,想起她自杀前的一系列事情,笑了又哭了。
从中读者仿佛置身其中,看着张纯如从婴儿慢慢长大成人,看到了她的坚毅,也体会了她的挣扎。书中字里行间都体现着母亲对纯如的爱,以及谈起女儿的著作时,作为母亲的骄傲。但这本传记又是理性和客观的,没有太多描写对女儿的怀念,更多的是阐述事实,书中每件事情都有具体的日期,引用了许多著作和书信。
说出来的话随风而逝。同样,未曾留下记录的生命也会消失,仿佛从来未曾存在过一样。
——张纯如
资料参考:《无法忘记历史的女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