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比尔”与技术革命

《浪潮之巅》是我近期看过的唯一一本在阅读过程中忍不住要不停批注下自己想法的书,作者吴军先生真的是文理兼修的典范,以水准之上的文笔讲述了他作为一名IT领域资深专家对于IT行业的史实、规律及个人见解。李开复先生在为本书撰写的序言中说:

我认识很多顶尖的工程师,但具备强大叙事能力的优秀工程师,我认识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吴军是其中之一。

首先,作为一位曾每天与程序、算法、科研打交道的Google最优秀的研究员,势必能更客观地描述那些科技公司的兴衰得失,不会人云亦云,更不至于离题万里;第二,作为一位拥有写作天赋的工程师,吴军能够确保文章的有趣与可读,不会容忍自己的作品成为一本呆板的教科书式读物。”

诚不欺我!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每碰到引起我思考文字,我就会把想法记录在旁边,回头看来已经写下了数量极为可观的读书笔记。有引起我共鸣的,有我感到疑惑的,有从作者对于外国互联网企业的叙述中联想到国内互联网企业现状的。内容从当下互联网平台产品的价值,到未来的IOT和技术革命,甚至还有我个人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认识和思考,内容天马行空,每一处笔记都可以扩展成一篇我个人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这篇文章,就从吴军先生讲述的IT领域的安迪比尔定律说起,谈谈我个人对于IT领域软硬件业之间关系的想法。(下文中所有引述均来自吴军先生所著《浪潮之巅》及刘慈欣先生所著《三体》。)

安迪比尔定律

摩尔定理给所有的计算机消费者带来一个希望,如果我今天嫌计算机太贵买不起,那么我等十八个月就可以用一半的价钱来买。要真是这样简单的话,计算机的销售量就上不去了。需要买计算机的人会多等几个月,已经有计算机的人也没有动力更新计算机。其它的 IT 产品也是如此。

事实上,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世界上的个人微机销量在持续增长。2004 年,英特尔公司估计,五年内,即到 2009 年,世界上 PC(包括个人机和小型服务器)的销量会增长 60%,远远高于经济的增长。那么,是什么动力促使人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硬件呢?IT 界把它的原因总结成安迪-比尔定理,即比尔要拿走安迪所给的(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

安迪是原英特尔公司 CEO 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比尔就是大家熟知的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

简单来说,以微软为核心的软件开发商不断开发新的功能更强大但是更消耗硬件资源的软件,用户在使用自己的旧机器运行这些新软件时,就会感到卡顿、缓慢,硬盘装不下,甚至根本用不了。这样就促使用户不断去更新自己的个人计算机。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 Bill的新软件,会吃光Andy开发出的新的功能强劲的硬件。这就是安迪-比尔定理。

可以看出,个人电脑工业整个的生态链是这样的:以微软为首的软件开发商吃掉硬件提升带来的全部好处,迫使用户更新机器,让惠普和戴尔等公司收益,而这些PC整机厂商再向英特尔这样的半导体公司订购新的芯片,同时向Seagate等外设厂商购买新的外设。

从安迪比尔定律可以看出,在整个IT行业的产业链中,处于上游的是软件业,而站在整个行业最尖端的,就是盖茨的微软,更细致地说,就是Windows。

拥有一款成功的操作系统,足够让公司在IT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甚至确立霸主地位。然而高收益永远伴随着难度和风险。一种操作系统成功与否,要看他的软件兼容性、文件兼容性、交互及功能体验及硬件的适配是否强大。最核心的一点是系统是否有海量既有用又廉价的应用软件。做到最后一点的难度非常之大,这也是目前OS市场再难进入的核心原因。你开发了一款既好看又好用的新操作系统,想吸引用户,就必须先保证拥有海量的应用,目前几乎没有公司拥有依靠自身力量就开发出满足用户所有需求的应用软件的能力,必须吸引应用开发商来开发兼容你的系统的软件,而吸引应用开发商来基于你的操作平台进行开发的核心前提,就是你的操作系统拥有大量的忠实用户。这就走入了一个很难破除的死循环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苹果的伟大之处,它和微软不同,Windows有各种各样的兼容机,而iOS和OS X只有苹果设备上才能使用,打造了一个成功的完美的闭环,通过硬件实现软件的价值,这就要保证你的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都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苹果高超的工业设计水平及iOS流畅的体验让大多数公司望尘莫及。关于苹果和微软的恩怨可以再聊三天三夜,不再赘述。

技术爆炸

吴军先生一直在向我们陈述一个事实:IT行业中站在上游的是软件业,下游才是硬件产业。

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忽略这样一点:“下游的革命将会彻底颠覆上游的生态。”正如移动设备的兴起对于微软的冲击。

在阅读吴军先生关于技术革命的论述中,我脑海中一直盘旋的是《三体》的论述。我兴奋地发现黑暗森林法则和IT产业的规律和格局竟然惊人地吻合。印证这种假设的过程奇妙又迷人,我相信在我阅读如下文字时,脸上一定是洋溢着笑容的。

吴军先生关于技术质变的论述:

“在科技进步量变的过程中,新的小公司是无法和老的大公司竞争的,因为后者在老的技术方面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在抓住质变的基于上,有些小公司会做的比大公司更好而后来居上。”

刘慈欣先生对于黑暗森林法则中技术爆炸的论述:

“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见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强大的文明。可能由内因或者外因(例如宇宙文明的交流)引发。”

吴军先生对于当前IT产业巨头的运营手段的论述:

“大公司除了要保持很高的研发投入,还要时刻注意周围和自身相关的新技术的发展,经常收购和吞并有革命性新技术的小公司。”

《三体3》中神级文明一直在无情摧毁任何敢于暴露坐标的弱小文明:

“藏好自己,做好清理。”

非常吻合,不是吗?

IT业的巨头们从来不可能高枕无忧,一次硬件上的技术革命就可以改变整个生态,让无数站在浪潮中(用雷总的话说是在风口上)的小公司崛起,将他们的霸主优势炸的荡然无存。像数码技术的繁荣造成的柯达的毁灭,像移动设备的发展对于微软和因特尔地位的冲击。在《浪潮之巅》中,吴军先生举了斯坦福大学的乔菲教授发展DSL技术的例子。

“一旦调制解调器速度接近原有的极限,能够突破这个极限的新兴公司就有机会登上历史的舞台。”

正如马克思先生对于事物发展阶段的认识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的观点。

根据加速回报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技术革命的出现只会越来越频繁!

而这就代表着浪潮与机遇!

弄潮

让我们梳理一下IT领域软件业和硬件业的关系。

 1.软件业在上游,它的发展带动下游硬件业的发展。

 2.硬件的技术革命将会颠覆软件业的生态。

 3.用户的核心需求不是硬件的性能,而是软件的功能。所以硬件技术革命的方向一定程度上来源于软件功能的指导。

所以,我们应该做什么?

挖掘核心需求,面向未来,对下一次浪潮发生的领域有自己的基本判断和认识。将目光放在技术前沿,一旦出现下一波浪潮,抓住机遇快速反应,抢占新兴市场。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无意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前漂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十几年到几十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虽然对于一个公司来讲,赶上一次浪潮不能保证它长盛不衰;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讲,一生赶上这样一次浪潮就够了。

对于一个弄潮的年轻人来讲,最幸运的莫过于赶上一波大潮。

下一波,不远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迪-比尔”与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