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及其他——2017年秋天杂感之四

《心流》及其他——2017年秋天杂感之四_第1张图片

1

人的年轻与否,不但取决于他平时的体育锻炼和科学饮食,而且还跟他是否有几件可以投身其中、让思绪集中、心灵充实、宁静或快乐的爱好密切相关。没有爱好或爱好缺乏的人,在更多的时候,他的思维处于杂念从生,不受掌控的混乱状态,和这种状态相对应,他身体内部的经络和血流也无序并懈怠,无法向各个脏腑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养料,人的身体就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另外不同的爱好,对人体经络和血脉畅通的作用也有所差异。那些具有阅读、研究、写作、绘画、书法、舞蹈、瑜伽或高雅音乐欣赏等爱好的人,心灵常常会进入全神贯注的沉浸和忘我状态,这种沉浸和忘我状态并非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样,消耗了更大的精神能量,恰恰相反,有实验证明,全神贯注减轻了脑力的负担,会给健康带来莫大的好处。

关于人醉心的爱好和健康的关系,大家可以读一下心理学家米哈里的著作《心流》。社会学家郑也夫专门为此书写了序言并且推荐。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定义心流为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征:

1.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2.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3.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4.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5.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 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8.不断优化的障碍,我们对于所从事的活动是力所能及的,且具有一定挑战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加完成障碍的能力。

心流的发生是一种幸福的状态。按照作者的思考,幸福并不是去寻找就能找到的,幸福自动出现在行动的过程中。幸福和充实密切相关,而心流就是给人带来充实的那种状态。

2

许多人去旅游,更多的是贪图表面和形式上的新鲜,同时也仿佛是在完成一桩特定的任务。比如游者常常幸慰:此生我终于有幸登上了长城,我总算见到了故宫,或者我目睹了埃菲尔铁塔,也参观了卢浮宫。伴随着沉重的足迹,他们拿起相机或手机,卡嚓卡嚓几声,就算是告成了周游世界的功业。如果再让他们第二次去造访这些地方,他们的兴趣已经消减了大半,没有了第一次的新鲜和那点有限的兴奋。这类人由于平时沉浸世俗功利,被世俗功名污染过重,从而迷失了自我和灵性,削弱了欣赏事物的参差变化、分辨事物细微差别的能力。

对于缺乏分辨事物参差变化和细微差异能力的人来说,春天的长城和秋天的长城在情调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夏天的瘦西湖和秋天瘦西湖也没有迥异的区别。上海空气中的味道和香港空气中的味道、伦敦的雾和广州的雾也豪无二致。南京的地铁的氛围和广州的地铁的氛围也相差无几。苏州的小街和天津的小街是同样的人流熙攘。俄罗斯人的笑态和美国人的笑容如出一辙。他们也不去注意日本人、新加坡人的打扮和香港人打扮在格调上的差异等等。但对于不少吃货来说,唯一让他们对旅游感兴趣,让他们能够在旅游中保持一定分辨力的是:原来不同地方的食料具有千差万别的味道!

3

经常是环境的变化影响人们着装的风格,比如在那些空调没有普及的地区,人们冬天习惯于穿两件毛线或羊毛内衣。但是在空调已经普及的地区,不少人习惯于一件加厚的衬衣外加一件羽绒服的打扮。阿拉伯国家的人习惯于戴头巾,原因之一也是因为那里多沙漠和风尘,而且还十分干燥和炎热。头巾可以遮挡风沙和骄阳,并且人体防止水分过多地蒸发。实际上,环境还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懂得抽象,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人更关注现实。

4

一个地区的人的性格,既是由环境造成,也是由制度造成。

比如生活在靠近赤道地区的人相较生活在远离赤道地区的人普遍地缺乏思考的深度。气候的寒冷,日照时间和强度的减少不利于人们进行户外活动,会养成人们忧郁的气质。但是忧郁的人往往心思更加细腻,思考问题更加容易涉及本质。这是环境形成人们性格的例子。

又比如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在国人的印象中欧洲人相较我们普遍地勤劳,他们似乎具有很高的办事效率。但是到了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情况似乎恰恰相反:生活在不少欧洲福利国家的公民给人懒散的印象,我们跟他们相比显得勤劳许多。中国的不少企业中都流行加班,但是如今不少欧洲福利国家的企业不要说加班,就是平均每周的上班时间也少于我们。原因是越来越高的社会福利保障使得那里的人们少了些危机感,也少了些进取心。正如中国古人所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就是制度改变人们行为的例子。

5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流》及其他——2017年秋天杂感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