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周报速读|中国科学家首获“德国诺贝尔奖”洪堡教席奖

5月29日~6月4日

一周科研动态

不可不知

1中国科学家首获“德国诺贝尔奖”洪堡教席奖

2017年度德国最高资助金额的“亚历山大·冯·洪堡教席-国际研究奖”(简称洪堡教席奖)于5月16日在柏林举办颁奖典礼,六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包括来自中国清华大学的柴继杰教授。柴继杰教授是自2009年该奖设立后58位获奖者中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是研究蛋白质以及特定受体结构构成领域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2浙大与耶鲁大学联手培育生命科学领域顶尖人才

5月31日,浙江大学与耶鲁大学联合学位项目启动仪式在浙江大学举行,浙大与耶鲁大学达成校际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此备忘录的框架下,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率先开展“3+2”联合学位项目,强强联手,合作培养生命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该项目落地之后,浙大学生最早有望在2018年去耶鲁大学学习。

3Nature:抗生素重大突破!新法战胜革兰氏阴性菌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报道他们如今知道如何构建一种能够穿透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子特洛伊木马,从而解决了一个几十年来一直阻止着为越来越有耐药性的细菌开发有效的新的抗生素的问题。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5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redictive compound accumulation rules yield a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

4Cell重要发现:一种常见化学物质会“增加癌症风险”

6月1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题为“A Class of Environmental and Endogenous Toxins Induces BRCA2 Haploinsufficiency and Genome Instability”的研究证实,一种随处可见的化学物质能够增加癌症风险。这类化学物质存在于汽车尾气、烟、建筑材料、家具、化妆品和洗发精中,具有破坏DNA修复机制的能力。

5 肿瘤新疗法:病毒介导的免疫细胞毒杀作用

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和巴塞尔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报道他们设计了一种可以靶向癌细胞的病毒。这种病毒能刺激免疫系统,使其产生可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T细胞。这篇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 的报道为临床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可能。

6日本推出能检测上千遗传病的夫妇孕前基因检测

日本的GenesisHealthcare公司和美国的基因检测公司GenePeeks合作,于上个月向日本市场推出了针对非患病人群的夫妇基因检测。这是日本首次推出能检测1050种遗传病患的、多项目夫妇基因筛查。公司方面从4月18日就能开始接受委托进行筛查分析。

7青年科研人员生存现状:超6成每周工作50+小时,最大压力来自跑项目,女性难登“金字塔尖”

今年5月30日,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发起“青年科研人员生存发展状况调查”。 在参与调查的1066位青年科研人员中,每周工作时间60小时以上的占30.86%,50~60小时的占32.74%,40~50小时的占27.39%,小于或等于40个小时的仅占9.01%。调查还发现,尽管如今女硕士女博士数量比之男性已不占少数,但随着学术地位的提升,女性人数却越来越少,科学“金字塔顶尖”为人所熟知的女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

8刘强东宣布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

近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宣布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京东基金。此次捐赠金额也创下了人民大学建校以来的最高捐赠纪录。

科研周报速读|中国科学家首获“德国诺贝尔奖”洪堡教席奖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研周报速读|中国科学家首获“德国诺贝尔奖”洪堡教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