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氢能和半导体产业链上调研,跟着新能源商会几个副会长拉练式的拜访企业,时间被交流和旅程占得满满的,脑子里面则被燃料电池、制氢、零排放汽车、分布式发电、芯片、大硅片、刻蚀、检测等一大堆信息所占领。实在没有时间看电影也没有时间写文章,本周只好拿一篇去年的旧文跟大家分享一下服饰心得,分享一份日常生活中的好心情。
很多年前,不记得是谁跟我说过一句话,如果你的手上没有留下疤痕,请不要跟我说你来自农村。我当时在手上搜索,发现左手食指上还真有一条大约一厘米长的疤痕。我清楚地记得这道疤痕是在我已经离开了家乡后的一个暑假,在舅舅家的谷子成熟到几乎要倒杆之际,我参加抢收时被割伤的。当时扶着稻秆的左手被握住镰刀的右手划过,鲜红的血迅速与稻田的浑水融为一体……,但我始终对最后一次参与农忙抢收留下的印记有一种莫名的感激,它仿佛是上帝为我补上的一方生命的烙印。
那块曾经滋养我们生命根基、渐行渐远的土地,却始终像一个高傲的路标在召唤着我的回归,于是在我的生命里永远储藏着望不到边的湖水。
我们每一个人带着生命最初的烙印在这个世界里行进,在穿越人生的路途中与各种人和事建立联系,形成关系,在所有的关系中,我们永远都是自己的主人。今天,我想说说关于人与服饰的关系。我曾经在一次服装讲座上以“服装与我”为主题,表达了每个人必须了解自己才能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服装的观点,也只有在面料(或材料)、色彩、款式与人散发出来的气质融为一体之时,我们才能驾驭服饰并成为它们真正的主人。
服饰的审美主要体现在服饰与人的匹配度,这里有几个层面的关系:
第一个层面是人体与服饰之间的关系。比如量体裁衣,或根据指圈大小来订制戒指都属于这个层面的内涵。只是我们发现,即使那些看起来非常合体的衣服或珠宝看起来并不那么好看。因为很多量体裁衣的服饰照顾了尺寸却照顾不到肌肤与面料、色彩与人体、款式与体型之间的关系。前不久在首都机场看见一个女装品牌,看上去设计都是流行的款式,穿在身上也很合体,但即使穿着最合体的尺码其肩部与领部都无法与我的身体贴合,我又试戴了一条丝巾,终于明白了这个品牌为什么拒绝我。是因为它的面料是支楞着的,一副倔强的样子,怎么看都不是我的东西。那些看起来不重要的细节恰恰是拉开着装品质与品位层次的关键。“量身定制”绝对不只是合体这么简单,它是要根据着装者的生命状态来选择颜色、质地和款式。
第二个层面就是气质的匹配度。任何用心做的服装与饰品都是有灵魂的,服饰与气质的匹配是设计师赋予产品的力量与穿戴者产生的共鸣。这几乎是一个相互成就的问题,遇到与自己气质一致的服装就像遇到一个彼此动心的情人一样,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绽放。很多传承上百年的服装或珠宝品牌,与普通品牌最大的区别是这些品牌的设计师赋予了品牌本身的审美语言,品牌的生命力正是源于他们的设计理念。中国人现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外奢侈品购买群体,很多人出国购买这些奢侈大牌都像注入了兴奋剂一样,但花了钱穿起来一样不好看。大多数人关心服装、饰品的品牌价值或者价格,并不关心品牌的灵魂是否与自己的气质匹配,结果花了钱却只能买到平庸。
第三个层面的匹配是服装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不管服装与饰品如何标新立异或款式多么经典,我们都很难无视我们所处的环境。例如我们很难穿着上世纪70年代的列宁装走在本世纪的人群中;同样,旗袍再好看大约也只能在一些特殊聚会的场合或者在影视作品中当作道具。因为我们的环境已经国际化,西方主导的建筑和服饰已经成为世界统一的审美语言。但如果中国与世界完全一样则会失去自己的根基,舶来品总让我们缺乏某种情感寄托与文化自信,因此一些挖掘和融合传统文化的高级定制正在悄然兴起。今天中国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正处于国际化与传统文化碰撞产生灵感和创新的时代,也必然创造出这个时代中西融合的服饰文化。只有与环境相适应的服饰才能提升我们的自信,也只有不俗的环境才能造就一流的品牌,充满艺术气质的意大利和浪漫的巴黎是世界奢侈品肥沃的土壤,同样,中国的高端品牌还需要具有文化底蕴和审美觉悟的人群去推动。
第四个层面是服饰与人的情感关系。服饰与人更高层的关系是情感,是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与态度,或者是我们与设计师之间的情感对话。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即使那么多人都在追求功名利禄,但每一个人呈现的生命状态如此不同。我们成长的环境、家庭、所受的教育、情感或者工作经历将每一个人都塑造成独一无二的个体,又将人巧妙地分为几类人,于是,总有心灵相约的机会,于是就有了风格和对话,也有了故事。人与服饰之间的情感关系并非空虚,而是可以非常具体。比如我自己出生于一望无际的朱湖,我就无法适应风姿绰约的旗袍,而是更加钟情于宽松舒适的棉麻衫,我喜欢布言布语风一样感觉的风衣或者草一样皱巴巴的棉布衬衣,因为这些能够唤起我心灵深处最强烈的情感,也常常忆起海燕跟我说过她设计这些服装的过程,她经常会在一件古代服装面前盯几个小时,她说她能够从针针线线中感受到古人的情感。
我出生的朱湖位于千湖之省百湖之县的湖北公安县,家乡那泛着波光的青草、春天里欢腾的迎水鱼是我生命中最热烈和最宁静的记忆,我无意中给文元讲述当年那些在湖区的小故事,她为我专门设计了一套“鱼儿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根,将中国的传统服饰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定制不再是过去的量体裁衣,而是加入了更多个性化设计。为了更加了解顾客,设计师会花大量的时间与顾客聊天、沟通甚至成为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态度与性格特征,量身定制成为更多个性消费者的选择。
前不久我的一个师兄来北京,我得知他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就带他到一家手表厂参观珐琅制作的过程。在看到这些工匠们在显微镜下作业之前,和大多数当代有成就的中国男士一样,师兄对国表的感情还停留在30年前对海鸥、北京和上海表的年代,而现阶段对表的关注主要是瑞士品牌,但当我给他推荐一款微绘孔子画像的瓷胎珐琅表时,他很快就决定买一块。第二天我跟师兄一起和其他朋友一起吃饭时,一个师弟问他手上的表是什么图案?师兄骄傲地告诉他:“这是一块国产珐琅表,微绘图案是孔子的画像。”我能感觉到师兄戴这块表所表现出来的喜悦情绪远高于佩戴任何一款瑞士表,因为他的眼睛里流露的不仅是购买力的骄傲,更是他的生命与这块表感情的连接。
后来我在飞机上也因为一块珐琅表引起了身边一个漂亮女孩的兴趣,那个没有被品牌洗过脑,不带任何世俗和经验的评判,完全凭直觉审美的小女生,她不会说假话,她忍不住跟我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手表。”我告诉她,这快表是我自己设计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设计师,我们需要建立对服饰风格的辨识能力,更需要了解自己,不仅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和肤色,还要了解自己的生命印记、情感和生命状态。中国有句俗话“女为悦己者容”,但我们的着装必须是“先能悦己,方能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