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读书笔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我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本小说,比读第一本的时候轻松太多了。与卡拉马佐夫兄弟相比,这本书的着眼点非常小:聚焦于父女之间,聚焦于上帝与被抛弃的人之间,聚焦于世人的眼光与被侮辱的人之间。没有像卡拉马佐夫兄弟那样展示复杂的思想,主要故事发生的地点也都没有离开过圣彼得堡。

我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尤其擅写纯洁之人,阿辽沙、卡佳、尤其是涅丽,刻画得跃然纸上,特别喜欢涅丽和大夫的那一小段昙花一现的“爱情”,医生淳朴可爱,涅丽刁钻古怪,让我想起电影里杀手里昂兴冲冲去给他的小女孩买衣服的那一段。

恶棍是极难刻画的,这本书中唯一的恶棍,“公爵”,我感觉不如老卡拉马佐夫来得清晰。

第三类人物里面,父亲也是一个我认为精彩的人物,他饱受不肯宽恕的折磨表现出的冷酷无情让我理解了人的一些冷酷的行为是怎么回事。

其它必要角色都有其可爱之处,“私家侦探”马斯洛鲍耶夫及其同居女友亚历珊德拉,还有医生(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医生也非常可爱),还有我很惦记坏房东为什么坐的牢?大快人心。

这部小说里最主要的情节,就是娜塔莎和阿辽沙的爱情了。这段莫名其妙开始的爱情,看上去永远不会生长,也永远不会结束,在这个部分我其实无法感受到公爵的邪恶,因为他们的爱情会如何发展,本身就是不容乐观的。娜塔莎无力主宰这个没有主见的男孩,卡佳的天真自信可以,我读到中途一直在想,看来阿辽沙的绝配确实是卡佳没错,可是什么事件会促使他彻底转向卡佳呢?结果他就这么哭哭啼啼地、痛苦纠结地转过去了,是娜塔莎和卡佳促成他下的决定。

另一段爱情是涅丽和主角之间的。涅丽的性格很可爱,从苦难中孕育出的骄傲,充满野性和狡黠,她的个性强烈直白,却无法表达自己的爱情。作者一定要杀死这样的人物,我真的很难过。

对被上帝抛弃之人的尊重描绘,于那个时代的意义应当是空前的。然而故事的情节走向似曾相识,想必这些情节也被套用得多了,而且“巧合”在故事中频繁出现,现在看来太老套了吧。结局是一个含有“必要牺牲”、“必要逍遥法外”的HE,让人得安慰的同时,多少有点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月读书笔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