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也是贬义词吗?

        不知大家在应聘时是否听过面试官说:”你的性格是不是有点儿偏内向呀!”如果听过那么恭喜您,您基本要与这家公司无缘了。

        很奇怪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内向就成为了一种介于不健康和病态之间的次等人格,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被告知快乐、勇敢、侃侃而谈是好的性格,内向同冷漠、空洞、笨拙一样是坏性格。我们甚至在学生时代就被老师告知上课要积极发言,优秀的学生都是外向的,所以要改掉内向这个坏毛病,(当然了学生积极会使老师轻松很多也是一个方面)。进入社会更是有一大堆关于内向人如何练口才、如何从内向变外向等等的教材。

         人们在公司的期许下不得不大庭广众的侃侃而谈,所以看起来语速快的人比语速慢更讨人喜欢,但这意味着健谈者就比安静者更聪明吗?连内向者自己都因内向而自卑,可是安静者的自卑到底来自于内向的性格还是社会对内向者的歧视呢?

        个性解放本指通过个性自由来激发创造性,可现在越来越被认为善于交际就是个性的解放,低头沉思就是压抑个性。那么什么是个性呢?个性是否应该标准化?标准化的个性算个性吗?想一想人还真是矛盾的生物。

        其实大多内向者并不孤独,只是社交活动中过多的闲聊满足不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他们会在独处中自我充电;他们不快速反应并不是因为智商低,而是在做事之前思考其目的性和可行度;他们不爱交际也不是因为情商低,而是因为谨慎的性格使其思维逻辑永远为最坏的结果做准备,而负面的谈话会打击其他人的积极性,所以内向者才会选择沉默。

         三人成虎形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畸形的偏见,可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变得越来越简单了?为什么我们做判断变得越来越武断了?或者说我们到底在急什么?

         首先,城市化一方面使我们在医疗、交通、基础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便捷。但另一方面高速的城市化显然也剥夺了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深度思考的时间,每天职业的微笑使我们对无关之事难起涟漪,生活的压力通过引导性的信息得以释放,事实如何又有多少人有精力去深思和求证呢!

         其次,信息爆炸不仅使我们的知识更碎片化了,终究还是开始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了,人性本质就有贪婪、愤怒、恐惧,在良好的引导下也可成为积极、勇气、谨慎。可良好的品质往往要经过艰苦的心理磨难,正所谓一步成魔万步成佛。信息过载使我们更倾向于简单舒服的信息,疲惫的身心在纷繁的信息中放纵,我们放纵愤怒,我们放纵爱心,我们放纵八卦之心,我们成长在小小的屏幕中,也迷失在小小的屏幕中。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扔下手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上一次观光景点能改变什么呢?回来该上班的上班呗。真想在这烦闷的社会寻觅一丝清凉,就寻找一本你感兴趣的领域的好书,细细的品读,每天给自己订立一个目标,比如一天一小时,并做读书笔记,坚持一周,你会爱上这种感觉的。

        如果你不喜欢看书,也可以找一些大师的经典电影,细细的看,慢慢的品。看完再找电影分析和大师的访谈,你会有一死一生、恍若隔世的感觉,对于人生也不过尔尔。不要看那些五分钟看名著、十分钟看电影的节目,你想让你的精神和美国快餐文化下的胖子一样臃肿吗?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随口的一句话对内向者而言可能感动一生,也可能万分痛苦。坚持本心不伪装成外向者需要极大的勇气,内向者的感知力、观察力、定力、思考力是长期受教于学术和艺术的熏染磨炼而成的,所以内向者并不畏惧,相反他们内心更为强大,他们更为执着。这个时代其实我们依然没有太多拒绝的权利,少一点伪装,少一点歧视,思考可以让我们活的更有深度。

                                       一直在努力,不甘心放弃,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废柴阿跨”

内向也是贬义词吗?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向也是贬义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