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二
(接上文)
从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阿鲁台(鞑靼领导人,属阿苏特部)先后拥立鬼立赤、本雅失里、阿台为蒙古可汗。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封西部蒙古瓦剌部的绰罗斯·马哈木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顺宁王;绰罗斯·太平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贤义王;绰罗斯·把秃孛罗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安乐王;并赐予大印、诰敕。
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封东部蒙古靼鞑部的阿鲁台为和宁王。
东部蒙古靼鞑部的阿鲁台专门与西部蒙古瓦剌部的绰罗斯·马哈木对立。
对立期间,绰罗斯·马哈木亲率部众征讨阿鲁台,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马哈木在里海地区被阿鲁台击败并诛杀。
马哈木阵亡,其子绰罗斯·脱欢作了鬼力赤之子额森虎的太师。
之后,绰罗斯·脱欢为获得支持,便向明朝请求承袭父爵。于是,朱棣封脱欢为顺宁王。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脱欢原想自立为大汗,因其并非黄金家族(广义指成吉思汗时所领的尼伦蒙古,几乎涵盖一半以上的蒙古人,甚至还包括一部分中亚、北亚各民族部落;狭义指元朝建立后托雷的后裔、甚至仅指忽必烈一系的后裔,就连成吉思汗的其他后裔都不能算。)的后裔,故未能获得足够的支持。无奈,脱欢只能迎立脱脱不花(《蒙古黄金史》记载,其为北元必里克图汗即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之子哈尔古楚克的孙子,阿斋的长子。)为大汗,但实权仍然掌握在脱欢手中。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脱欢袭杀阿鲁台,算是报了父仇。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脱欢又俘杀了阿台汗(成吉思汗弟弟合撒儿的後裔,科尔沁部人,也有史料称阿台汗是鬼力赤的儿子)。这一时期,脱欢还杀了贤义王【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太平死,子捏烈忽嗣。】与安乐王。自此,蒙古草原重新统一于瓦剌部首领脱欢的手中。
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脱欢逝世,他的儿子绰罗斯·也先继位,自称太师淮王。
至此,瓦剌势力极盛。
在瓦剌未盛时,已经多有侵扰明朝的心思和行动。
所以,强盛的瓦剌,对明朝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宋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载:
“上怒,因按剑谓铉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铉皇恐而退。”
想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就会知道,强盛的瓦剌对明朝意味着什么。
不过,就史料看,在明英宗正统时期(公元1436年~公元1449年),瓦剌一直都还是臣服于明廷的。
根据《明史》卷十·本纪第十《英宗前纪》记载:
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是年,琉球中山、爪哇、安南、乌斯藏、占城、瓦剌入贡。”
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是年,琉球中山、撒马儿罕、暹罗、土鲁番、瓦剌、哈密入贡。”
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琉求中山、暹罗、占城、瓦剌入贡”
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是年,琉球、占城、安南、瓦剌、榜葛剌、满剌加、哈密入贡。”
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是年,占城、瓦剌、哈密入贡。”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是年,占城、瓦剌、哈密、琉球中山、安南、爪哇、土鲁番、乌斯藏入贡。”
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是年,占城、安南、瓦剌、哈密、爪哇入贡。”
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暹罗、琉球中山、瓦剌、安南、乌斯藏、满剌加入贡。”
正统元年到正统九年,九年之中,瓦剌八次入贡明朝。
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瓦剌连续两年没有入贡明廷。“秋七月甲辰,敕各边练军备瓦剌。”明廷似乎嗅到气味,农历七月开始下令,要求各处边防练兵,以备瓦剌。“是年,琉球中山、安南、占城、瓦剌、爪哇、哈密、暹罗入贡。” 这一年,瓦剌最终还是入贡。
接着,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瓦剌贡使三千人,赏不如例,遂构衅。”
看来,正统十二年明廷练兵防备瓦剌,并不是空穴来风之举,明廷的情报、判断还是在其作用的。
据载,当时明朝的使臣到瓦剌,也先有所要求,明朝的使臣没有不允许的。
话说,早先,按照惯例,瓦剌派往明朝的贡使不会超过五十人。后来,瓦剌贪图明朝的赏赐,贡使激增至二千余人。为此,明朝敕令瓦剌,要按约定派遣贡使,瓦剌未予理会。
本年,瓦剌向明廷派出贡使达三千人,又谎报人数,以便领取更多的赏赐。明朝的礼部按照瓦剌来人的实际数目发放赏赐,也先使臣向明朝的请求,仅仅得到五分之一。为此,瓦剌首领也先十分懊恼。
因为明廷的赏赐没有遵从往日的旧例,也就是明朝的赏赐没有满足瓦剌的胃口,于是,瓦剌开始制造事端。
由此看来,外来入贡者,寻求更重的赏赐,也是其络绎于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