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出名人

        一不留神,身边就冒出一个名人来。

        同学在微信圈转发了一条投票链接,那是由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发起的,评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5年度人物”。我看着第二号选手何郁的介绍,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朝阳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再看看照片,差一点没跳起来:好熟悉啊,这不是我浠水师范的师兄吗?

        何郁高我一届,就读浠水师范80级,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学习部长。那时候学生会干部当中有很多风云人物,何郁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其一是因为我在学校第一次举办的看图作文比赛中获得第二名,他夸过我;其二是他给各班语文科代表分发刻印的校报《凤栖山》,亲自送到我手上;还有一点我至今记忆犹深,在学校教工宿舍旁的书信栏上,几乎每周都有何郁的信件,好些竟然来自当时的著名杂志社!但在我印象里,第二年他毕业,是留在浠水的。后来也听说,他在原来的母校浠水师范、现在改名为浠水实验高中任教。再后来,似乎调任黄冈地区教研室。离开黄冈这才几年啊,变化这么大?

        我询问如今仍在浠水的同学,此何郁是彼何郁否?同学回答我,正是他,如今还常常回家。我听后,只能用“唏嘘不已”来形容自己了!

        像这样猛然间发现鼎鼎大名的某人原来就在自己身边的事儿还有。九十年代初期,我刚刚学会围棋,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凡是跟围棋有关的人和事都特别留意。那时刚进城,对于会下围棋的人,总想找机会切磋切磋。渐渐的,结识了外面的棋友,出入城里深街小巷的棋摊,与朋友一道拜访本地围棋高手,观摩各种形式的围棋活动,棋艺也日渐长进。于是买书,订报刊,搜集棋谱,慢慢知道了一些棋坛逸事,视界也为之开阔,关注面也越来越广。我特别留意国内国际赛事,更喜欢看最新的棋评。而这其中常常看到一个叫谢锐的人,发表在各报刊上的棋评,尤为精彩。我觉得那些围棋国手固然令人景仰,但他们经常活动在媒体的镜头下,长什么模样我早已十分熟悉了。而这个叫谢锐的,总有一份神秘感,如果有机会认识,那也是三生有幸啊。

        某一天,看隔壁学校上官老师的爱人下象棋,无意中从他的口中听到谢锐这个名字。我惊问道:”你认识谢锐么?“他随意答道:”原来是我们学校老师啊!”我大吃一惊,心想,人家是棋界名记,怎么可能是你们学校的一个普通老师呢,便再次向他求证:”是那个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棋评的谢锐么?”“不错,就是他!”我欣喜若狂,继续追问道:“那他现在在哪里?你能介绍我认识一下吗?”没想到,他慢悠悠地抬起头,吐了一口烟圈,说:”前不久调走了,去北京了。”我惊讶万分,怎么会呀!我一直以为谢锐就在北京或者上海,与国家围棋队的人在一起,没想到其人竟然是武穴师范的一名老师!可是我遍访了武穴的围棋高手,从来没听人家提起过谢锐啊?上官老师的爱人告诉我:“他的棋艺并不高,会写!”

        这真应了一个词:“惆怅!”我仰慕多时的一个人,居然就这样失之交臂。

        九八年,武中兼并大金高中,我跟一批老教师被派往大金,用学校的话说叫“打开新局面”。第二年,来了许多新同事,其中就有老温。老温名东华,武穴太平人,因在蕲春教书多年,略带一点蕲春口音。我们俩性格不同,我比较拘谨,他为人豪爽,口无遮拦。任何场合下,他都是慷慨陈词,情绪激昂,而我在他面前只能做一个厚道的听众。最初我只是觉得他学贯中西,尤其酷爱诗歌。但同时又私下以为其言辞过于外露,牛逼哄哄,除了高谈阔论之外,怕无多少真才实学,故而未能深交。后来我们都从大金回到了武中本部,继续干着教书诵经的营生。多少年下来,未曾见他在教学上整出点出色的活,倒是时常听人八卦他吹牛的本领还好。但他依然昂头挺胸,高谈阔论,满面春风,笑口大开,两指并拢夹着一支香烟,脚底迈着自己的八字步,有如“阿毛”(他自己喜爱的对某领袖的称呼)一样,“胜似闲庭信步”。

        熟识他的人告诉我,老温有大才。有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在黄冈教院进修的时候,老温经常旷课,一个人在寝室里看书,写诗;教他写作课程的老师当时在全国诗坛颇有名气,有一天看了他写的一首长诗,从此以后罢笔,不敢写诗了。还有一个故事:学校举办书法大赛,奖品并不丰厚,但荣誉着实诱人,班上某君起早摸黑勤学苦练蝇头小楷,志在必得;老温却四处溜达,从未提笔,结果在现场草书一个翘着“尾巴”的“虎”字,硬生生技压目瞪口呆的某君夺得唯一一个特等奖!

        或许是因为网络的兴起,信息时代给予了闭塞小县城里的文人展露才华的机遇,否则,老温怕是要步凡高的后尘,等待后世对他的跪拜罢。2008年前后,是老温红得发紫的时候。校园里逢人必言老温,人气爆棚。这段时间,老温的巨作《一尖山》在海内外传阅,受到世界华人的盛赞,他本人则被称为“百年汉语新诗的巨人”。也是在那个时候,老温受邀奔走于武汉、北京、温哥华,出尽了风头。我们偶尔一见身着正装的老温,也确实感觉高大了一些。而老温,也益发意气昂扬。他赠给我一本中国文联出版社新版的《温东华诗集》,满面荣光,同时异常谦虚地请我“斧正”。拜读老温的诗作,我的心中陡然耸起一座高高的一尖山。这座山离我那么近,那么亲,以至于不必仰视。

        如今的老温,似乎又被曾经热辣过的目光遗忘,依然两指并拢夹着一支香烟,迈着八字步行走于市井之中,笑态可掬。三五成群的时候,依然那般高谈阔论,喜笑颜开。

        有时我想,能够成为名人的人,比如何郁,比如谢锐,比如温东华,他们到底比我们多一些什么?是才气?勤奋?还是机遇?似乎是,又似乎不全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梦想!没有梦想的人,连动力都没有,又何来勤奋的表现,就算偶有才气侧漏的时候,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又如何能把握成功的机会?然而成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长期的坚持,所谓“十年磨一剑”也,恐怕也只能抱憾终身吧。这么说来,自命不凡者,比一比身边的名人,确实没有什么好嫉妒的。然而,名人多数时候也还得过平常人的生活,甚至有些公众关注度太高的名人想过平常人的生活而不可得,做名人,也还得食人间烟火。如此说来,碌碌无为者,比一比身边的名人,也不必自惭形秽。一句话,只要心中曾经有过梦想,也曾为之折腾过,成不成名,人这一生都没白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边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