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也是一种创新精神

死磕也是一种创新精神_第1张图片
创新精神

记得小时候,每每提到科学家,脑海中就会立刻出现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这类科学巨匠。

这些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人,或是因为发现了宇宙发展规律,帮助人们客观而系统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掌握自然规律,例如:牛顿三大定律、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等;

或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潜心专研,创造出了自然环境中从未出现的新鲜事物,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生活提供便利条件,从而不断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例如:点灯、蒸汽机、飞机、轮船的发明。

如今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在几百年前的人们看来,根本无法想象和理解,甚至被认为是天方夜谭,例如:微生物与疾病的联系、X射线、抗生素的发现、血型的分类等。

正是人类历史上这些对自然、对社会充满好奇,不懈探索和精钻的科学强人,让人类有机会一次次地认识世界,一次次地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持续创新。

对于创新者,我们总是充满敬畏,总感觉他们从事的是一些常人无法理解和想象的工作,似乎只有解决了那些人们常规认识以外问题的“牛人”,才称得上创新者。

然而,创新并非全部如此,不可否认,像爱因斯坦、牛顿这类人,有着超强的智力水平,有着人们无法企及的科学成绩,但这类人毕竟是少数,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大多来自于各自领域的发明和创造。

从创新的角度讲,我们通常把他们所创造的这类创新成果称为“发明创造型创新”。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创新不仅来源于发明创造,还可以源自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类需求大多以刚性需求为主。

之所以有这样的需求,正是因为人们对现有生活的“不满”,而这些“不满”,却促使人们创造出越来越多适应现实生产生活需要的事物,Ebay、Airbnb、淘宝之类的平台,最初就是为了满足供求双方的交易需求,GPS导航则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陌生环境中找到方向的需求。

此外,创新还来自对环境的适应。

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样的物品在不同的环境中也需进行改良。方便面之父安藤百福创立的日清方便面,在亚洲国家的产品,面条大多长度较长,汤水较少,而到了欧美国家,为了适应欧美人的饮食习惯,面条变短,以适应西方国家使用勺子的习惯。

同样的,针对美国人喜欢喝重口味汤的习惯,方便面重新做了改良,使用汤汁较多的真空包装。不得不说,适应环境变化的改良,也应成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论何种形式的创新,都是创新者长期坚持和潜心研究的成果,按照当今流行话说,就是具有死磕精神。

当屠奶奶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有些人说,她并没有创造出新鲜的事物,无非是在成百上千种草药中,找到了青蒿素而已,这是对创新创造的误解。

大多数所谓的科学发明,都是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尝试,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的结果,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系统的更新和迭代创造出的成果,正是这种死磕的匠人精神,造就了他们日后的成就。

这类创新者大多专注于某一领域,不仅为了工作,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和使命,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专注的投入,死磕到底。

王澍,这位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中国人,一位极具个性的建筑艺术家,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创造了宁波博物馆这样的世界级名作,他的建筑不仅表达了其个人的独特魅力,也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不断阐述着其特有的哲学思想。

上个世纪6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有个学生获得一次采访爱因斯坦的机会,这个学生花了很长时间思考怎么提问。最后,他问了爱因斯坦这么一个问题:“作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您觉得什么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不需要您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只想知道这个问题本身?”

爱因斯坦整整思考了15分钟,回答道:“我觉得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是: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学生很奇怪,“这不是个哲学问题吗?”

爱因斯坦说“不,这是个科学问题,因为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他会用一生去发明武器,创造壁垒,把人隔离得越来越远,但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世界是善良的,他就会用一生去创造链接,把人链接得越来越紧密。

不论是创新还是创业,最根本的问题是对未来的信心和定见

如果一个相信未来会越来越美好的人,他一定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优势,去创造更多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新事物、新思维和新方法,从而打开创造社会财富、改善人类生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大门。


创新并非总是那样的高高在上,在你我身边,在你专注的领域,持续系统的投入,用死磕的精神去突破前进途中的困难和障碍,你也同样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创新者,同样令人尊敬。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磕也是一种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