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我们国内,虽然涌现出大批青春片,口碑却也都挺扑街。
终于,市面上又有一部久违的美式青春佳片来提振中年少女们了。
《爱你,西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青春校园类型片。
充满自由活力气息的美国校园、独立民主又互敬互爱的美式家庭风格,以及酸甜的爱恋——这个属于十七岁永恒的主题,即使是中国观众也司空见惯。
电影的新意在于,主人公西蒙是个还没想好怎么出柜的男生,影片完全围绕他的 coming-out 心路历程铺展。也因此有很多评论认为,这是一部用青春校园外衣包装的同志片。
西蒙十四岁时就逐渐意识到自己大概可能也许是 gay ,因为他一直梦到哈利·波特。
他生长在一个超级有爱的家庭,爸爸帅妈妈辣妹妹萌。
而且他有两个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和一个结识不久但一拍即合的好朋友,他们组成了海报上的四人帮。
哪怕知道身边都是包容开放的人,西蒙也不想打破这种和谐稳定的关系,而是一直佯装和压抑自己。
直到学校部落格上一封匿名出柜信的出现,他找到了可以倾述的对象。
他和匿名出柜男在 Gmail 上互相袒露心事,也在私下不断猜测对方的真实身份。
这个时候情节必然是要峰回路转的。校剧团的怪胎马丁发现了西蒙的小九九,并以此要挟。
西蒙为了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匿名出柜男的秘密,做了一些伤害朋友的举动。但最终还是被识破了,朋友们对他很生气很失望,匿名出柜男也害怕得失联了。
这个时候情节必然是要再次峰回路转的。在家人的鼓励下,西蒙战胜了灰色恐惧,坦诚布公,不仅修复了友谊,也收获了爱情。
简单地梳理一下故事情节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更倾向于定性本片为“涉及同性恋题材的青春校园片”,而非“用青春校园外衣包装的同志片”。
因为它强调的,是个人成长过程中,自我认知的形成以及友情和亲情的力量。而这正是所有青春校园片想要传递的。
只不过太多此类型影片为我们提供了失败的借鉴。那些动不动嗑药、斗殴、堕胎的极端元素,企图以狗血换热血,令观众对其望而生厌。
于是《爱你,西蒙》就像十寒一曝似的,“暖暖的,很舒服”。回想起上一次观看青春校园片获得这种正面积极力量的,应该是在《怦然心动》了。
在这部2010年上映的片子里,关注的焦点同样是青少年内心真实的“成长的烦恼”:是选择接受世俗的教条、还是忠于自己内心的判断?
的确,“成长的烦恼”就是青春校园片的核心。
《美国派》是疯狂试爱的烦恼,《朱诺》是两个小孩生小孩的烦恼,《爱你,西蒙》则是如何向世界说明自己的烦恼。
关于出柜的压力,西蒙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异性恋不需要特别说明呢?于是他开了这样一个脑洞——他的死党们向父母坦诚自己异性恋的取向,和父母知悉后的反应。
虽然我们不一定有和西蒙一样的烦恼,但在十七岁的时候,怎么样向世界说明自己真的挺难的。
“我喜欢什么?”或“我不喜欢什么?”,“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和“我不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凡此种种。
这种以探索自我为主题的电影的兴起,最初可以追溯到新浪潮时期。值得庆幸的是,特吕弗镜头下回眸凝视观众的孩子,他的影子如今依然能在优秀的商业电影中找到。
当然,好莱坞的价值输出是说教型的。
在《爱你,西蒙》中,它化身家人和良师益友,给予主人公引导和关爱,也把价值观念传输给观众,辅料是一堆爆笑又爆泪的台词和桥段。
那又怎样?在这个孤独星球上,哪个十七岁的少年不希望开一辆二手车,上面载着最爱的朋友们,每天都喝很多冰咖啡和碳酸饮料,每天都有听不腻的流行音乐和笑话八卦,最后还能在摩天轮上等到喜欢的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