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新的文章组织方式|一个flag倒了,还有下一个

之前计划的周更毫无疑问地没有完成。倒也不全是懒的问题,主要是在写的过程中发现要把问题说清楚,需要解释更多的问题。知识就是这样,像西瓜藤,互相钩缠,想把一个西瓜拽出来,结果扯出一大堆。

首先,维基的组织方式是按首字母,而不是各种认知偏误之间的关系。这就让列表看起来像是从abandon开始背字典。翻译过来之后连这个排序都没有了,想利用字母顺序辅助记忆都不行。知识和记忆本身就是像西瓜藤一样的网状结构,按照性质组织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其次,条目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复。有些条目其实说的是同一种偏误。维基靠大家共同维护,不同行业与学术背景的人习惯用自己领域内的名称和解读方式,难免造成重复。

幸运的是,有一位Slack的老兄,Buster Benson,花了四周时间整理了全部的的175条,并且按照引起认知偏误的原因分成了四大类。https://betterhumans.coach.me/cognitive-bias-cheat-sheet-55a472476b18 而且居然还有位好心人译成了中文。https://www.zhihu.com/people/tomyiyun/posts

还有位美国的设计师做了个漂亮的组织图,大概是这样的


换一个新的文章组织方式|一个flag倒了,还有下一个_第1张图片
这幅图可以花钱买到高清版打出来贴墙上

我最初的想法是,把这个思维偏误清单列出来,像检查清单那样,在做某些决策的时候去一一核对是否犯了相应的错误,然后慢慢形成思维习惯。但就在这段时间,我读了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以及他提到与他观点相对的加里克莱因的《如何作出正确决策》,还有吉仁泽的。让我对这些思维偏误有了新的认识。

这些思维偏误,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以及社会竞争中逐渐形成的经验性的有效策略。完美策略是不存在的,所以这种策略优先考虑最重要的目标是生存,比如如何找到食物,如何快速识别风险和机会,如何调整自我认知冲突。也许未来我们有了类似AlphaGo Zero的能力后可以有完美策略,但是在这之前,次优决策意味着有所取舍。舍掉的那部分,就可能成为理性光辉下的阴影。

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完美的理性决策呢?我能想到以下一些原因

  • 信息不足

    信息有三种,我们知道的,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和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这并不单纯是说信息的多寡,而是相关和互相影响的因素太多,我们并不知道哪些信息会是有用的。HR姐姐,部门leader和公司董事长把知道的全部告诉你也不能确定得出你应该选哪个offer。

  • 多种不可预测因素,存在博弈

    再复杂的量化交易逻辑也会被乌龙指或者一个不想活的交易员搞成闪崩。

  • 时间有限,需要快速决策

    萨利机长和急诊医生跳过了SOP和检查项目

  • 成本考量

    大家都是一分钟几十块上下的人,真的要拿计算器算清楚大包装的薯片和小包装薯片的克单价吗?

我整理完这几条,发现跟Buster Benson整理的四大原因居然很接近。看完这几本书之后我倾向于认为这些思维偏误本身是大脑为了保证最重要目标而卸下来的负担,在脑机接口成熟或者突然进化成超级大脑之前之前把它们再记住,装回思维习惯里,真的是更好的做法吗?

这些思维偏误的研究简化了情境,突出了偏误导致的非理性决策,但是并没有考虑这种思维习惯在其它情境下带来的好处以及克服偏误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这里所说的”非理性决策“并不一定是不好的。照吉仁泽的说法,我们应该简化问题,但不过度简化。自始至终遵循自己定下的基本原则,只要符合了这些原则,就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经典的三门问题,主持人打开一扇门之后,应该不应该更改选择?


换一个新的文章组织方式|一个flag倒了,还有下一个_第2张图片
Monty Hall 问题

在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个版本中,主持人会给出一个现金选项,直接拿一部分钱走人。如果你一直坚持”避免最大损失“原则,拿现金走人就是你正确的选择。

后续我会参照 Buster这个结构继续翻译,不过会加入我在这篇文章里提到的思考方法。看看这个flag什么时候会倒,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换一个新的文章组织方式|一个flag倒了,还有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