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下去的书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看了很久了,滚动条仍停在上半部分,不知道怎么我对这种文章不感冒,虽然文章中写的某些句子还有理论,确实是这样,但文章的内容怎么也勾不起我读下去的欲望,读《围城》有点古文的感觉我都读下去了,之前觉得是我不够专心吧,每次在手机上打开这本书,看之前我都告诉自己一定要耐下心,认真读,可每次我都看了两页就看不下去。现在我打算放弃了。

我在想,看书是因为什么呢?难道是为了炫耀我读的书多么?为了给别人显摆爱读书么?为了让别人对我投出羡慕的眼光么?如果真是带着这样的想法看书,看来也是白看,尽管书的内容有多么精彩,也是匆匆了事,看完之后没有半点收获,看《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之前,我不太清楚自己是不是抱着这样的态度,所以我现在准备换下一本书了。

我想看一本书有看一本书的收获,就从记笔记开始吧,把好的句子摘抄下来,从中获得的感悟也记下来。然后发表在我的帐号上,分享给你们,也希望和看过的小伙伴共同讨论。

虽然《生命之轻》这本书没看完,不过之前看过的部分好的内容我也是摘抄下来了,分享给你们。

“如果法老的女儿没有抓住那只载有小摩西逃离波浪的筐子,世上就不会有《旧约全书》,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知的文明。多少古老的神话都始于营救一个弃儿的故事!如果波里布斯没有收养小俄狄浦斯,索福克勒斯也就不会写出他最美的悲剧了。”——我看完这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西游记》的唐憎,书我是没看过,电视剧倒是看过,一个弃婴不就是在一个竹筐里,顺水漂流,结果被一个和尚救下,这才有了后面的传奇故事。

“一个人的痛哭远不及对痛哭的同情那样沉重,而且对某些人来说,他们的想象会强化痛哭,他们百次重复回荡的想象更使空库无边无涯。”

“与巴门尼德不一样,贝多芬显然视沉重为一种积极的东西。既然德语中sChwer的意思既是‘困难’,又是‘沉重’,贝多芬‘难下的决心’也可以解释为‘沉重的’或‘有分量的决心’。这种有分量的决心与他的‘命运’交响乐曲主题是一致的(‘非如此不可!’);必然,沉重,价值,这三个概念连接在一起。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这是贝多芬的音乐所能孕育出来的一种信念。尽管我们不能忽略这种可能(甚至是很可能),探索这种信念应更多地归功于贝多芬作品的注释者们,而不是贝多芬本人。我们也或多或少地赞同:我们相信正是人能像阿特拉斯顶天一样地承受着命运,才会有人的伟大。贝多芬的英雄,就是能顶起形而上重负的人。”

“当然,今天的人体不再陌生了:我们知道在胸膛里跳动的是心脏;鼻子是伸出体外的排气管,为肺输送氧气;脸呢,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块标记者所有生理过程的仪表板,标记着吃,看,听,呼吸以及思维的情况。”

“大学生与自学者的差别与其说在于知识面,还不如说在于他们的生命力以及自信心。”

“梦不仅是一种交流行为(如果你愿意,也可视之为密码交流);也是一种审美活动,一种幻想游戏,一种本身有价值的游演算我们的梦证明,想象——梦见那些不曾发生的事。是人类的最深层需要。这里存在着危险。如果这些梦境不美,它们就会很快被忘记。”

这些是我看过部分,摘抄的句子,当时这些句子放在文章里,头头是道,甚是有理,但是我在这整理的时候,好些句子读没什么感觉,不及当时的感受深刻,单独拎出来就只剩下了文字的字面意思,而放在文章里,它们才有了更深层的意义,才会觉得跟自己的想法,感觉,意识竟相似的很,所以才会觉得写得好吧。

2017年6月18日

��~�y��i��=�W��2���2�@�2���2�,�2�,2��2��2���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不下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