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整理术与蒙特梭利理念的家居

我家有两宝,4岁的小姐姐和1岁的小萌弟。平日最为关注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教育。

这么多种早教流派,最深得我心的是蒙特梭利理念。

科普一下:蒙特梭利教育法在20世纪初由一位意大利内科医生兼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博士所开发,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主张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在安全环境下充分自由。

这个解释,跟没解释一样,囧。

讲个直白的例子。香港教育学硕士、目前在北美蒙特梭利幼儿园任教的Kate老师提过,在幼儿园的安排是,上午小朋友进入活动区域自由玩耍,老师只是在旁观察、从不干扰。

这个过程,被视为孩子创造性“工作”,耗时3个小时。一般小朋友玩1个多钟会不耐烦,老师会视为工作的“低潮期”,会允许孩子打闹、休息一下。

你没看错,小孩子自己能玩耍,还能玩上好几个小时。

蒙特梭利的理念,是完全尊重小朋友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学习、创造,而不是大人硬塞知识。一般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有耐性、自控力和创造力。

不过正宗的蒙特梭利幼儿园或早教中心,收费是非常非常的贵,比双语幼儿园还要贵一大截。

显然,这不是我这种普通人能负担得起的早教,唯有望洋兴叹。

为什么会提起这个呢?因为我最近发现,自从两个月前把客厅改造之后,我家两个幼儿独自玩耍的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1岁的小宝,能够独自拆玩玩具半个小时以上(如果有大人在旁有安全感时会延长)。

仍然是熟悉的玩具、熟悉的家人,为何把家居布置稍微改动,孩子们就能更安心、更有耐性地玩耍?


日式整理术与蒙特梭利理念的家居_第1张图片
是不是很相似?

我本来借鉴“日式整理术”改造客厅(为了是方便我收纳玩具)。受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把客厅打造成蒙特梭利理念的家。

针对爬行期的孩子,蒙特梭利理念的儿童房是这样子的:


日式整理术与蒙特梭利理念的家居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活动区)爬行垫:足够大空间玩耍。

(休息区)地板床:让孩子睡在地上,孩子更安全、自由。

(储物区)开放式矮柜:图书或玩具触手可及。

对照一下,我家的客厅都有:


日式整理术与蒙特梭利理念的家居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收获一间蒙特梭利的家居,不是我的本意。我最初的想法,只是想更方便收纳孩子们的玩具和图书。要不然,当爹妈哪有时间陪伴孩子玩耍?

站从孩子的角度,在最顺手的地方,放的都是孩子们的玩伴——图书和玩具。

左手玩具↓


日式整理术与蒙特梭利理念的家居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右手图书↓


日式整理术与蒙特梭利理念的家居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改造之后,整个空间让孩子们觉得安全,玩具和图书随手可及,于是就更能安心玩耍。以前大宝放学回家老是吵着要看电视。自从看书更容易、玩耍更方便之后,她和小宝更会独自地玩。

至于收拾,在我家不是难题。一家大小齐参与,出门前只需3分钟就能恢复整洁。如果靠一个大人去整理,时间只需1分钟。既然收纳变得如此简单,为何不让孩子亲手去做呢?

台湾早教专家周汉民老师提出,参考蒙特梭利理念去布置家居,有助于孩子建立秩序感和独立意识。

这一点上,我觉得蒙特梭利理念和日式整理术不谋而合。儿童房的整理,让物品分门别类、有秩序地展示。这样的空间,孩子更容易、更专心享用物品,不就达到蒙特梭利教育了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式整理术与蒙特梭利理念的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