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跳出碎片化学习的坑

懂得了很多知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韩寒《后会无期》

回想一下我们每天获取知识的日常,关注了几百个微信公众号,订阅了几十个”得到“专栏或者喜马拉雅的专栏,可能还有N多个头条号,知乎大V,每天不学习那么几条,心理焦虑怕被这个世界给抛弃了,越学习越焦虑,越焦虑就越迷茫,未知的知识扑面而来,这里没有是自己知道的,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为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着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两个问题。

来看看以下数据每天有多少信息被产生:

全世界每天有4000本出版,超过4亿个字;

纽约时报一天文字量等于牛顿同时代的人一生的阅读量;

一个专业领域,每天大概有200个公众号注册,1000篇文章产生.......

每天看到的都是未知的知识,一点都不奇怪,现在知识的存储大概也只有电脑能做到过目不忘。

另外一个问题知识碎片化:

1,时间和空间分离,得到的每天听本书栏目,用手机在任何地方,30分钟左右就可以听完一本书,不在需要专门工作完后,翻开书本只字只句阅读。

2,信息被打碎,比如武之红,刘润,薛兆丰针对同一个问题演讲,他们分别会从心理,商业、经济的角度来说,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你该相信是谁?

3,知识结构碎片化,印象最深的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直接背答案,完全不考虑,题目的先觉条件,上下文的关联,有没有中枪,这样记下的知识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很多碎片知识只是存储在大脑的某个角落,在一些特别的时候,跳出来提示一下。每当想起的时候,往往只剩下一两句模糊的话。然后,单靠这么一两句模糊的话,是无法作为决策的依据的。


三步,跳出碎片化学习的坑

1,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源,建立知识系统化框架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断离舍放到学习上就是清除掉不必要的东西,让自己的空间舒缓过来(从焦虑中舒缓),比如微信大牛推送,你已经连续有好多期不看了说明并非现在需要,可以取关。

罗胖在罗辑思维节目的最后一期《这一代人的学习》里面分享过他的一个碎片化学习时代的学习心法,在学习之前要建立知识体系的大纲,然后在碎片化的学习中,不断的把碎片化的知识放到这个系统化框架中,这样你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学到了整个体系的知识。

针对不同的知识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学习旅行的技巧,相互之间的关联不大,可以从知识的任何一点出发(拼图式知识,从任意一块出发,不断扩展周边,由小块组成大块,大块拼成完整拼图),学习编程类知识,必须先了解整个知识蓝图,知道哪些是基础,哪些是二层次,哪些是更高层次,同时还得知道自己处于哪个层次(金字塔式知识,拼合讲究顺序,必须从底层开始,一层一层往上拼,必须保证当前层拼好才能继续向上拼,否则容易倒塌)

2,加强信息搜索能力,建立实战学习思维

古典老师分享了他的”人事网书“学习检索的方法:

1,从有经验的人开始,根据你提出的问题给你清晰的建议,方向,边界;

2,找到行业对标,看看人家怎么做;

3,进一步用网络搜索资料和书的总结和评价,最后才是系统看书

信息爆炸时代,重要的不是增加信息,而是筛选,删除信息。

李善友教授在混沌大学讲课中介绍了李叫兽是如何打造知识体系的

1,任何事物背后必有道理(打架打赢的本质:用坚硬击打柔软)

2,这个理论还可以解释其他什么现象(用决策树理论选择餐厅)

3,我的哪些行为可以用这个理论改进(爬行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摒除学习中的模糊性和一知半解,这就是实战的学习思维。

3,建立复盘思维,输出倒逼输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行动派理论认为,人要掌握一门技能,需要有10%的时间学习知识和信息,70%的时间练习和践行,还有20%的时间与人沟通和讨论,这个原则叫721原则。

如果每天10%的碎片化信息非常有用,那么还得通过70%的练习和20%的讨论通过系统学习而来,碎片化学习永远是系统化学习的辅助,通过实践总结固化碎片化学习成果。

有效的输出需要不断的复盘来实现,写作并非为了传播,写作是为了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步,跳出碎片化学习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