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行散记之二——2016.7.19

      昨天刘爱军主任的《课堂突围——静悄悄的革命》还在耳边萦绕,她对主体内涵的“三主”阐释——主体性、主体权、主体力,还在心头思考,今天,我们又聆听了林春英校长和杜金山校长的讲座。

    上午是林春英校长关于“课堂流程”的详细解读。四个学习班组成了四个四人小组,组员则是昨天每个班级积分前四名的小组成员代表,导学案是小学五年级语文《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林校长按照五步三查的流程来逐步解读,每一步都由小组成员来示范,台下的班级方阵可以补充,甚至可以上台帮助,班主任也可以“上蹿下跳”(这可是林校长的原话哦,她讲课一贯如此幽默,让人不得不投入)。

     因为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加分评比,优胜班级会增加优秀学员的名额,所以不管是台上的组员,还是台下的班级方阵,每一个人都非常积极,让人不得不慨叹,小小分数在课堂教学中居然能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

    首先,在对学环节中的异质帮扶学中,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方认为应该是一号帮四号,二号帮三号,理由是四号最差,而一号最强,可以保障帮的有效性。而且,很多时候,四号只听一号的,只有一号才有能力引导四号进入帮学状态。而另一方认为应该是一号帮三号,二号帮四号,这样异质对子间的差距较小,便于彼此的帮扶。

       我听了之后,觉得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正左右为难呢,一位老师出来点评了,说异质帮扶可以根据各个学校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初中可以一号帮三号,二号帮四号,而小学可以一号帮四号,二号帮三号。听了之后豁然开朗,其实很多“道”是共通的,而“术”却可以是因校(因生)而异的。

          其次是大展环节,因为备展不充分,再加上没有提前沟通,因此浪费了一些时间。我由此想到平时我们班学生在展示时,也存在严重的低效现象。如何提高大展的效率,这可以做为一个小课题去研究,而绝不仅仅是像我之前想的“只要对学生培训到位就一切OK”那样简单的,关键是用哪种方式培训(照着要求读一遍肯定不行,最好是体验式的),从哪些方面培训,都何种程度可以称之为达标——这应该可以来“切片教研”了。

      第三是关于大展时的展出顺序的。之前的展示顺序往往是这两种:一是按导学案上问题的呈现顺序,这适用于有一定逻辑关系(比如由浅到深)的问题。二是抽签决定顺序,一般适用于并列的各题。今天我才明白,其实,展出的顺序也可以成为班内学习的一种导向牌。在如要追求速度,就在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展板上写1,让他先展;要追求板书,就让书写最规范的小组先展,追求守纪,就让活动进行得井然有序的小组先展。这样一来,不用老师反复强调,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当然,讲座听得再认真,理解得再透彻,我们在回去执行的过程中仍然会充满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学会自己研究并解决问题,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神仙也不会帮你解决任何问题,你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只能自己来解决。

     我相信,有了目标,有了路径,再加上研究并坚持,课改之路一定会越来越清晰。

       后记:太累了,必须休息。杜校长的讲座和晚上的“沙漠掘金”的游戏,明天再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行散记之二——2016.7.19)